一位省直公务员自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指的是人中龙凤,与你无关!

十年的岗位经验,我想到一句话:公务员是个围城,外面有太多的人想进来,里面也有不少的人想离开。其实,任何职场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则,新人都要经历锤炼。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卓尔不凡,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希望本文能够给新人启发,也能听到前辈的指点和鼓励。

01  关于毕业

2009年,我从大学毕业,理科,学院共300多人,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了读研,剩下的三分之二,一半去了大企业,一半去了“小公司”。

你肯定想问,那就没人考公务员了?有,但很少。其实在我们那时看来,公务员并不是“一流”的职业,考研的人远远多过考公务员,所以没有人羡慕,也没有人感慨,我和另一个姑娘成为了我们学院那年仅有的公务员。

人的想法总是在变化着。随后的几年,我听说陆续也有同学开始辞职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有工作不到一年就辞职离开体制的。

职业是一种尝试,即便恋爱,谁都没有把握初恋一定能够走入婚姻的殿堂。再好的职业,也有其缺点,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只有体验了才知道。只不过很多人在抱怨和勇敢之间,选择了前者。

我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名牌大学法学研究生,在当年500多个竞争者里脱颖而出,进了某市直机关,被领导器重,同事关系也很融洽。但在就业的第二年,他选择了辞职,进了另一家国企背景的机构,据说薪资翻了倍。

另一个朋友,普通高校毕业,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个“土豪”,在某外贸公司任职,却仍然不忘捧着公务员的辅导教材刻苦准备。我们笑话他,你那么有钱还去考公务员,果然是真爱。他瞥了我们一眼:“你们不懂。”也许我们真不懂,但是他的父母却有自己的打算,老两口从80年代开始经商,经历了商场如战场的枪林弹雨,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顺利进入体制内,不求飞黄腾达,只求安稳体面度过一生。

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的是,你有努力和选择的机会。

02  关于国考

我从暑假8月开始备考,主要以自己做试卷为主,没有老师辅导,也没有补习班,并没有特别系统地复习。9月参加了一次深圳公务员的招考。岗位2000:2招录,最终笔试成绩我排在第20位。

于是我大概明白了自己的实力——百里挑一或许还有希望。

紧接着的国考,我报考的岗位89人报名,正常发挥的我如愿进了面试,最终被顺利录取。

行测79,申论45,前者我有把握,后者的低分也不算出乎我的预料。在这个考察过程里,我深感竞争的激烈。因为面试地点比较远,我选择了住在酒店,当晚,一个很成熟的男生突然拦住我,问我:“你是不是明天面试的?”我点点头。他再问:“你是XX么?”这时我才明白,眼前这位就是笔试的第二名。

如果说,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筛子,我们这些被筛下来的和掉出筛子外的到底有

什么区别呢?在大学里同样专业的两个学生,一个考上了公务员而另一个没有,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前者各方面的素质更均衡。

我在大学里认识的小艾,是个很本分踏实的姑娘。当别人都在忙着恋爱逃课的时候,她一直按部就班地过着她的大学生活。我跟她的交流不多,直到大四的上学期。她希望能够继续读研,而她的父母希望她赶紧在大城市找个工作,公务员是首选。那时起,她听说我也在准备考试,于是便过来跟我一块儿复习。

努力是有回报的,但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报。她通过了笔试,但面试让她很苦恼。在我们互相练习问答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她的窘迫与不自然。但这不是她的问题。我的中学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考上了重点大学,其实你们站在了同龄人的塔尖。如果遇到竞争和挫折,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在努力。

小艾的知识层面足够应对公务员的要求,把她放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相信她也是会认真尽职完成。只是在沟通表达的环节上,她也许确实不适合公务员岗位的要求。很多新入职的公务员会被分配到基层岗位进行锻炼,你的专业很有可能在这一刻起就被彻底抛弃了。你曾经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足够快地适应并且学会新的知识。

目前小艾在一家公司里面,负责产品开发,她跟我聊起现状,觉得工作和环境都还不错。

03  关于婚姻

很幸运,我找到了个好丈夫。不是大富大贵,但我和他相亲相爱,并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祝福。

工作两年后,我被调入了省直机关。那个时候已经陆续有人开始给我介绍对象了。我抱着“真爱不问出处”的心态一一去见,也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追求者。妈妈跟我说:“国庆回家给你介绍个对象,去看看吧。”看看就看看呗,我便答应了。

然后在某个温暖的初秋夜晚,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先生。现在我开玩笑问他,你当时是不是一心想找个女公务员呀?他笑笑说,也不是非得,但是女公务员会更好。

他也是公务员,在基层。与省直机关有很多不同,工作环境更艰苦。所以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处在一个幸福的状态:父母在身边,没有孩子,而且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谈。

我们单位里经常都有人来问介绍对象的事情。

小炎和我一个办公室,84年生,名牌大学研究生,外地人。本地无房无车无存款,凭自己的能力来到省会,考上公务员。家乡有一个姐姐,父母都是老师。这样的男孩在我们单位挺典型。我们单位领导的一个朋友很欣赏这个小伙子,便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他。

04  关于家庭和事业

我想,曾经班上的学霸、班长、学习委员,一定会在纳闷为什么那些个小时候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人,现在可以过得很好;而成绩不错,懂事听话的孩子,却没有人们期待的那样好呢?

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有二:

1,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却不能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2,除了知识以外,命运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情商、人脉、财力,等等。

我身边的朋友,大多都是类似的发展路线:

小时候用功学习,中考,高考,研究生,一路过关斩将。考上公务员,来到省城,为了房子攒首付,按揭,相亲或是和学生时代的恋人结婚。他们很聪明,也很幸运,是所有人当中最肯努力的一批人,他们没有可以坐享其成的资本,一切都是自己奋斗得来的。

我一直的观点是:公务员也是个普通的职业,其它行业会产生的问题,这里都会存在;同理,公务员遇到的任何问题,也绝非我们本行业的专利。

公务员又是个不平常的职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辩论赛有这样一个辩题: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没什么好多说的了。加油每一天,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