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之优雅 /上篇

本文来自原创散文集《平生爱好是天然》,作者蓝迤。

满城风华。

锦色欢声人如画,

长街月满千树花,

银烛著玉纱,芳辉漫洒。

【背景音乐来自陈悦《乱红》(蓝迤最爱,没有之一)、《梅花三弄》、《桃花渡》】
也许是距离相对远了一点,也许是一点审美的差异,关于趵突泉,我至今能够忆起的,就只有在正月的节日里,幽深黑暗的背景中格外光彩炫目的那些花灯。
记忆的黑暗中,轻轻掀开明灿的一角,关于花灯的美丽影像竟不是红火热烈下大块晕染的声色喧嚣,而一概是灯韵文雅的宣纸黄底色的长卷,其中彩灯星花点缀,行人飘逸浮动,诺大的天幕宁谧幽邃,深水无痕,时而绽开一朵烈焰...
这沉静悠然的画风每每浮现眼前,我都分不清是真实的记忆还是前世的梦境。这使我常常对自己的“记忆偏离”产生好奇:一个孩童的记忆,画风竟多是冷静从容,而非粗犷飞扬,这与亲友们描述的,那个儿时属于疯跑型假小子人格的我,简直难以匹配。
不仅画风,深刻的印象也很少见“主流风景”—那些所谓隆重盛大的年代记忆,而净是些散碎无奇的寻常小景,似只有我一人独有的珍藏,倒与我打小被人称道的“邪性”甚为相称。
在记忆的回望中,我越发相信这一种被人称作“个别”的“邪性”的视线,便是我的灵魂视线。这是无论你于尘世间如何依附于那些有意的塑造、矫饰、迎合,都无可回避的生命本色,是再麻木之人皆可在不经意的回眸之间瞥见的、自己的真实样貌。而如若你能勇敢持久的与之对视,或可从此回复真身,长成那个真实的模样。
犹如此刻,静立夜阑一隅,空气中残存的烟霭之气牵引出往日的一段情怀气息。一时间,眼前灯影迷离,如梦似幻,那些关于花灯的散碎影像,皆是古色古香。淡墨清逸之中,我望着从前的自己,似悄然走进时间的缝隙中,可永久驻留的那条灵魂芳径...

第一帧影像,正是从趵突泉开始,来自一个孩子从年节里嗅出的断舍余味。那是即将过去的元宵之夜,灯会散尽,年也随之最后的散场。人们从趵突泉出来,那时夜已渐深,烟花也寥落无几。寒风吹起,马路上的炮仗皮四散飞扬,人群虽还多,却掩不住空气里夹杂着烟火味道的一股“落寞”

那是热闹方艾又意犹未尽的一股落寞,是灯盏逐一熄灭的过程,对于尤其敏感于黑暗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掀动其心灵的潮汐

那一条“龙”也是如此。在黑暗中赐予我心灵最初的震撼的一条长“龙”

仍是趵突泉的元宵之夜,正是最热闹的时刻。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四周皆是如潮的人海。那些闪光的花灯的“创意”,在并无多少“见识”的人群中,还足以掀动起惊呼和喝彩。当时我好奇的目光正流连于那动态的“八仙过海”、“西游记”、“哪吒闹海”和“七仙女”,人物都可走马灯的转圈,还可以眨眼睛,孙悟空的金箍棒时不时的举起来,七仙女的彩袖不停的挥舞,哪吒的风火轮也是滴溜溜打转…

就是在那时,我看见了那条“长龙”,一条依着水面而搭的巨龙灯,几十米长不止,在一个孩子眼中简直巨大到从深黑的水面伸展到深黑的天空。它明明是静态的,可风寒瑟瑟的水面稍有波动便足以使人想象它的飞舞。在公园一隅和四周的黑暗浑然相接的的广大空间里,它“唯它独尊”的样子令人深感一股“凛冽”的巨大气场。

现在想来我当时见到它的模样,那如火般点燃的全身光亮而通透,闪着粼粼的金色,如星般的闪烁点亮了一层朦胧的柔和,使人联想起夏夜里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丽,可当时年纪小小的我还是一时被它给“吓”住了。

在我与那条“龙”独处的片刻时空里,整个世界消失了,周围没有一丝声响...

没有哭闹,没有睡眠的不安,只是从此梦里有龙都会是这个样子的,卧在水面上、金鳞闪烁的、巨大无比的长龙。

想是黑暗中反差巨大的光明使得孤寂与恐惧尤为凸显,哪怕在热闹的人群中,在亲人的怀抱里,一个孩子都能敏感觉察。然而相比之下,黑暗的反衬却更可使光明之美无比震撼,在幼小的心灵里,照彻黑暗,将美的底色烙印深刻。有时甚至跨越时空,洞见“奇迹”。

那一年正月的一天,我穿着时髦一时的“豹纹小氅”,扎着两个马尾辫儿,打着小灯笼,跟着我二姑,从“剪子巷”的一个小侧门儿进了“趵突泉”。

应不是花灯会最热闹的时候,因为人并不多,但园子里到处的红红火火依然显出浓烈的节日氛围。并没有巨型的花灯,只到处挂着圆圆的灯笼观之十分喜庆。另有一些八角的“琉璃灯”、成链儿的“彩灯”到处点缀着,很是玲珑雅致。虽是万木萧索的时节,可满园子里被各种彩灯温煦的光亮照得疏条交映、花香四溢,倒感觉有桃李春风般的气息。那天并没经历什么特别,就是在园子里各处绕了一圈,进到几个展览小馆里胡“撒摸”一气儿,各种东西倒也好奇好看,可一样没记得。奇怪的是,那个看似平淡的“神游”趵突泉的晚上,那一园子的花枝光影,却从此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尽是花影婆娑、暗香浮动,直教人有种说不出的风雅
后来的某天,从宋徽宗写元宵的词里读到“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惊觉形容我那夜的感受最贴切不过,大为感叹,看来这世间确有其事:对某种美的感知,即使相隔千年,也还是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人,有着一样的交叠重合。

关于花灯,常如奇迹般浮现眼前,风雅蹁跹、可入诗入画的景象,却并不是“趵突泉”的花灯夜,也不是“上元”的灯节,而是那年“中秋”,“青龙桥”“黑虎泉”畔的灯谜会。从“青龙桥”南一路延伸到“南门桥”西,那一场长街繁华、灯谜雅趣,入诗可书“风味无价”若要工笔画下来,真是“罗绮缤纷”,其古雅趣致可作“当代版”的《十二月令图》,其热闹繁华的气息,则堪比《清明上河图》。

好看的、梦幻般的夜一般都是那个样子的:绝不是漆黑的底色,而是湛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中闪着一层神秘晶莹的光晕,如同低调细小的镶钻一般,光芒幽绽。我记得那一天便是如此。那天的天空尤其深邃,因为与夜色中的护城河天水相接,融为一体,深海一般波光盈盈,微澜荡漾。

天水相连的夜色水墨氛围浓郁,河水滋润的岸边花叶婆娑,隐隐舒放着一抹抹暗红。于是空气中水稥花香四处充溢,人行其中,也仿佛随着天水一色飘逸浮动,幻影一般。

并无几颗星,因为月如铜镜高悬,绝色一方,却并不显寂寞。月影之下俊瓦俏檐,线条细致,轮廓疏朗,于岁月深处伫立良久的燕翅层楼琉璃瓦,精简勾勒一番,夜幕中古城便凸显出来,悄悄穿越了时空。

水墨长卷之中,一树一树的灯笼亮了起来,灯光月色交相辉映,开出一丛一丛雪白的梨花;幻影朦胧里,水香花香渐浓;长街灯韵之下,人群穿着仿佛都成了锦缎;一时间,古城繁华,人群俊逸,到处锦瑟烟玉,声色袅袅...

本文作者 蓝迤 ,一个用写字的方式画画的人。因对故乡济南浓烈的情感,将之写成一本书。

自然能量派治愈系美学空间
美文.美物.美创.美事.美景
像自然一样真实 清晰 容纳,就这样野泼泼的一直向美生长
本公众号由蓝迤 田采创艺 工作室出品
关注搜索 平生爱好是天然
喜马拉雅纯听版搜索蓝迤
微信号 trly000 I 新浪微博@蓝迤
合作邮箱 jessica689@foxmail.com
因是儿时记忆,凡涉及内容-尤其地名及位置如有谬误,感谢各位有识之士不吝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