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区12万/㎡,在这里“困”了20年的留守户,还拆得掉吗?

不远处,华润的湖贝旧改正在动工。
与湖贝旧改隔着京基东方颐园,在罗湖区中兴路边上,两栋被高楼包围的三层高的小楼,就像一座“孤岛”一样,与周边环境并不那么和谐。
除了日渐发黑的墙体,以及来了又走的租客们,两栋小楼20年如一日地杵在这里。
周边的商家、门店的中介,偶尔被好奇的路人问起这两栋小楼,在介绍时总带了一些唏嘘。
这是一个在深圳城市更新中,属于留守户的故事。
罗湖“留守户”一守20年
如今要拆了?
前述的两栋小楼位于罗湖螺岭片区中兴路和乐园路交汇处。
2000年前后,这里曾启动旧改,并建起新楼盘华隆园。
如今,华隆园的成交价已达12万/㎡。
而两栋小楼,却被开发商绕过。在高层的商品房小区包围下,成了一个稍显突兀的存在,至今已经20年。

据南都此前报道,业主的儿子介绍,这两栋小楼在1980年左右建设,分属于其父亲与父亲的一个同事。
他出具了其中一栋楼的房地产证,显示其中一栋楼用地面积为100.86㎡,使用年限从1982年开始,时间为50年。这两栋连体三层小楼,各自的总建面有300多㎡。
业主的儿子称,当时开发商提出进行房屋置换,不过在那个年代,他们认为房子并不值钱,他们想要现金补偿,最终和开发商没谈拢。
结果是,旁边的华隆园项目照常开工,而未被拆迁的两栋小楼周边成为了停车场。
近日,@深圳买房计划实探发现,这两栋小楼,墙体上多了几个“拆”字。
▲2014年南都报道中,两栋楼的墙体上还没刷上“拆”字
▲如今,小楼的墙壁上刷上了“拆”字 | @深圳买房计划 摄于2月末
一位认识业主的知情人表示,现在业主不住在这两栋楼里,而是委托别人对外招租,单间800元/月,如果是长租,租金还可以少一点。
据了解,旁边华隆园的单房出租,租金2900元/月起。
当被问及墙体上的“拆”字,这位知情人说,三五年都拆不了。
如果要拆,早10几年前就拆了。业主说当时要价太高谈不拢,现在拆不动的。”
至于两栋楼什么时候刷上的“拆”字?什么时候能拆?
@深圳买房计划 致电东门街道的相关单位,未获得有效答复。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实行
从此再无留守户?
这位留守户,只是深圳城市更新史上众多留守户之一。
但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像华隆园一样,未签约业主的房产刚好处于停车场区域。
在深圳城市更新“双百”的要求下,留守户出于各种原因不愿与开发商签约,以至于旧改项目一拖再拖。
过去这些年,留守户和开发商博弈的例子并不少。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蔡屋围的留守户。
2007年蔡氏夫妇拿到1700万的拆迁补偿,当时被称为“天价”留守户。
深圳北站旁的留守户,也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被外界所关注;2017年,这栋楼最终被推倒。
木头龙小区的4户留守户,在僵持超过10年后,罗湖区下发了房屋征收文件,最终令木头龙旧改进入到实质实施阶段。
面对拆迁难题,深圳也有新招。
今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
本次《条例》创设“个别征收+行政诉讼”的制度,适用于三种模式——旧住宅区、城中村合法住宅及城中村住宅类历史违建。
《条例》显示,城中村合法住宅、住宅类历史违建部分,已签订搬迁补偿协议的物业权利人人数占比不低于95%的,可以由区人民政府对未签约住宅类房屋依法实施征收
确认市场主体后,一年内签约率达不到95%的旧改项目,调出城市更新单元计划。
对于一年内签约率达到了95%的项目,市场主体可以向区政府申请调解。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