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6

(0)

相关推荐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特色诊治

    昏厥休克功能衰,血瘀痰凝阴阳劣. 阳衰欲脱心痹喘,五脏虚微阳殆谢. 己椒苈黄温阳水,北五加皮疗心竭. [概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 ...

  • 盘点那些春夏秋冬的四时用药法

    导读 因时制宜,顺应天时用药法了解一下 1 论春宜理气 夏宜健脾 天师曰∶春夏治者,随春夏发生之气而治之得法也.春宜疏泄,夏宜清凉,亦不易之法也.然而舒发之中,宜用理气之药,清凉之内,宜兼健脾之剂,未 ...

  •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由补中益气汤(黄芪、...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由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化裁而成的,至于补中益气汤的作用,从方名就一目了然,而生脉散呢?为什么这么用呢? 李东垣 ...

  • 生脉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生脉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医方启源>. [组成]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 [功用]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主治]气阴两伤证.肢体倦怠,气短声低,汗多懒言,或干咳少痰,口干舌燥 ...

  • 医案聊斋(续集)眩晕案

    历代中医专家对此多有研究,认为读初诊医案,重在了解病史,抓辨证用药:读复诊医案,重服药变化,病情转归,医家如何应对:读多诊医案,要抓全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治法方药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总之,要抓住要点,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6

    左侧肢体麻木,用桃红四物合二陈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治之.右侧麻木,用六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治之. 一般风湿热,不用散风药,因防风.二活之类的药物太燥,易伤阴血. 肾阳虚性的风寒痛,用附子.细辛.麻黄为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6

    一. 张琪老中医积多年临证之心得认为:"柴胡之作用不只拘于和解少阳,凡表邪不解者皆可放胆用之,乃解肌祛邪之良药." 二. 产后大便难,可用桂枝汤加当归10g有奇效:肛裂便血加三七: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26

    一. 中医治疗肿瘤重在维系机体的阴阳平衡,中医的思路在"带瘤生存"和"带病延年",西医的思路是"治瘤活人".中医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扶助正气,抑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