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柏叶、扁柏、香柏、柏子树叶。

〔来 源〕为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Biota orientalis(L.)Endl,的嫩枝及叶。

〔成 分〕含挥发油,又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 黄酮类:如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并含鞣质、 树脂、维生素C等,有生物碱反应。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凉血止血:侧柏叶有凉血止血作用。《名医别录》: “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 《药性论》: “止血尿,……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2.消肿祛风:侧柏叶又有消肿祛风除湿作用。 《名医别录》: “去湿痹,生肌”。《本草正义》: “善清血凉血, 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二、近代研究

1.止血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有缩短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的作用〔1〕。

2.镇咳平喘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口服侧柏叶煎剂有镇咳平喘作用,注射侧柏叶药液有祛痰作用,其有效成分为所含的黄酮类物质。侧柏叶能使小鼠支气管平滑肌松驰,可部分阻止乙酰胆硷对平滑肌的作用〔2~3〕。

3.镇静作用:动物试验证明侧柏叶有中枢性镇静作用,可使动物安静、闭目、自由活动减少〔4〕。

4.抑菌作用:侧柏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 肺炎双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在1:180000的浓度下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对流感病毒及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5~7〕。

此外,尚有消炎及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8〕。

〔性 味〕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 效〕凉血止血,祛风湿, 散肿毒。

〔主 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带下,便血,脱发,久病咳喘。风湿骨痛,水火烫伤,痄腮等。

〔临床应用〕

1.诸肿出血:主要用治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便血, 尿血, 崩漏等。单用炒侧柏煎服有效,也可配伍生地黄、荷叶、艾叶等。如治崩漏的《四生丸》;与温性药配伍治吐血不止,可用《柏叶汤》;治尿血可以配伍黄连;治赤白带下可以配伍樗白皮、黄连、黄柏等,方例《侧柏樗皮丸》。近来用治下痢赤白,单用有效,也可入复方中用。

2.久病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支气管炎等之咳嗽,喘促痰少者。常配伍穿山龙、黄芩、桔梗、苍术、甘草等, 方例《复方侧柏片》、 《侧柏浸膏片》、 《侧柏红枣煎》。近年用治肺结核,可用100%的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静脉滴注,也可加入30毫升中静脉推注。此外,单用煎服可治百日咳。

3.脱发白发:侧柏叶可用治中年脱发症类似于脂溢性皮炎,常配伍当归、桑芽、熟地、人参等,方例《侧柏当归丸》;白发多配伍果杞、女贞子、人参、何首乌、 方例《侧柏首乌丸》。

4.风湿痹痛:侧柏叶可用治风湿痹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 动即痛剧,昼夜不宁等证,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常配伍当归、木通、红花、羌活、防风等活血祛风药,方例《侧柏叶汤》。

此外,外用可治烧伤及烫伤,流行性腮腺炎,深部脓肿等。

〔用 量〕 6~12克,治崩漏可用120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

〔禁 忌〕虚寒证慎用。多服久服有副作用,可引起恶心,头晕,食少等;少数病例有浮肿及过敏反应。

〔附 方〕

1.四生丸(《妇人良方》): 生侧柏叶、生地、生荷叶、生艾叶。

2.柏叶汤(《金匮要略》):侧柏叶、炮姜、马通汁、艾叶。

3.侧柏樗皮丸(验方):侧柏叶、樗白皮、白术、白芍、黄连、黄柏、香附子、白芷。

4.复方侧柏片(验方):侧柏叶、穿山龙(9:1)。侧柏叶制成浓缩浸膏,入穿山龙粉制片,每片0.5克,每次4片, 每日3次。

5.侧柏浸膏片(验方):侧柏叶、穿山龙、黄芩、桔梗、苍术、黄芪、甘草。

6.侧柏红枣煎(验方): 侧柏叶、 红枣。

7.侧柏当归丸(验方): 侧柏叶、 当归、桑芽、何首乌、人参。

8.侧柏首乌丸(验方):侧柏叶、何首乌、枸杞、当归、熟地、人参。

9.侧柏叶汤(《本草切要》): 侧柏叶、当归、木通、红花、羌活、防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