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166: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读《魔术会:幻戏陷阱》

文/望月听雪

民国时代的上海滩,极致的繁华,极致的混乱。但凡觊觎着中国这块沃土的列强,都会踏足上海这个沿海大都市,灯红酒绿之间,映照出这些贪婪的嘴脸,云集了各国人士,鱼龙混杂,有军政、黑帮、僧道、术士、文人墨客、青楼名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其中不乏厉害的幻戏师。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古人已经精通各种魔术,俗称幻戏。上古的“蚩尤戏”,秦汉的“鱼龙蔓延”、“画地成川”,隋唐的“黄龙变”、“神仙索”,宋元的“七圣法”,明清的“遁术”……回到民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上海滩的幻戏师神通广大,能吞云吐雾,援绳升天,能刻骨变容,画魂改命,能以活人为傀儡,用灯影招亡灵。他们在上海这片风云际会的土地上叱咤风云,以自身神奇的本领对抗着侵略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

民国二十六年的初冬,凌冽的寒风似乎预示着这个注定血腥的冬日,上海沦陷,日军列队入城,军刀带着明晃晃的杀气,侵略的铁蹄踏在上海这个繁华了几千年的都市里,民众压抑着恐惧,被迫列队欢迎。忽然,一大群寒鸦从远处飞来,盘旋在日军的头顶,发出“呀呀”的刺耳叫声,大风忽起,一个日本步兵,弯腰捡头盔的一瞬间,便如石化了般伫立不动,被后面的士兵推搡了一下,竟然落下一个血淋淋的人头,顿时日军如临大敌,严阵以待。但这诡异莫辨的情景,却无法知晓敌人的方向,于是照例拉出民众,以其死亡要挟暗藏在背后的敌手。长须老者从天而降,手提白绫,一拉一扯间便结果了一个日本队长的性命,白绫迎风抖开,挡住飞溅而来的脑浆和血渍,但见雪一般的白绫上幻化出数朵雪花和梅花竞相飘飞的图案。在日军扫射老者之时,一个真人大小的木偶飞到老者身前,十几根丝线抓握在一个身穿大褂的中年人手中,同时竹哨声起,盘旋的寒鸦对着日军或啄或抓。中年人迅速扯拽十几根丝线,木偶动作灵活,挥手踢足,攻击起身前的日军。长须老者借着木偶的掩护,白绫不断疾速飞出,前端绑有薄如蝉翼的细小刀片,瞬时杀伤了一大片。一个素衣女子,不断吹响哨音,指挥着寒鸦,另有一个矮壮男人手捉双刀,一挥衣袖便是一团白烟,一张口便是一大团火焰,烧得几个日军须发尽焦。然日军人多势众,再高的功夫依然不敌枪林弹雨,长须老者倒地之时,松开白绫,大风展开白绫,那幅白雪红梅图,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傲然飘过人们头顶,在阴霾密布的天空中,肆意飘飞张扬,上海的苍穹乌云笼罩,风吟悲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自日本人踏入中国的土地开始,无论其多嚣张,多残酷,总会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地舍命捍卫者自己的故土,长须老者便是上海国术馆副馆主卢重阳,生前曾经透露给同行关于国术馆内藏着幻戏界三大圣物之一的龙图,另两件分别是骷髅傀儡和云机诀。上海沦陷开始,国术馆便落入日本之手。接着的故事便围绕着如何从国术馆内将龙图盗出,防止落入外贼之手。

易希川是安徽彩戏王牧章桐的大弟子,牧章桐与各地数十位知名彩戏班戏主收到罗家戏苑罗盖穹的生死信令,冒死从各地赶来上海,为的就是盗取龙图。龙图,又称河图,传说上古年间,黄河南岸的孟津渡,曾有一匹龙马披着一幅异图浮出。这幅异图虚幻缥缈,蕴含了天地之数、生存之数、五行之数……相传伏羲便是通过观察河图,揣摩天地生成之理,绘制出了八卦。这幅图辗转落到了陈抟老祖的手里。陈抟老祖为道家高士,然其另有厉害之处便是幻术,被幻戏界尊为五祖之一。

“涉世风波真险恶,曾折松枝为宝栉,九重特降紫泥宣,唐李监应留后迹,出即凌空跨晓风,枕上人心弄未闲,图南抟姓陈。”这是易希川在取龙图要过的三关中最后一关,刻在地上的诗词。由陈抟老祖诸多名篇取一句拼凑而成。“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台望眼穿;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然,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书下日边。”“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撚仙花望太虚。”“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轩冕浮荣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银河斜转夜将阑,枕上人心弄未闲。勘叹世廛名利者,多应牵役魂梦间。”“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麞鹿性,何处不称臣。”无处不透着惬意的神仙生活,淡泊名利之心,心静如水,“心静则清,心定则恒。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然而这个故事的发展并不轻松,在日本军队白色恐怖的缝隙中生存下来,是需要大智大勇的。夜间的租界华灯初上,易希川凝望着夜空,星汉无语,夜色深沉如水,表面的一派歌舞升平,却如同包裹着一件华丽绚烂的外衣,内里满是疮痍。

       此书细致解读了中国魔术的神奇魅力,神仙索、天火焚身、凝水成冰等“旁门二十八法”、“左道三十六术”,绝密甚至失传的中国魔术又神奇出现,感受魔术千年来的传承与魅力。中华幻戏、东洋幻术、欧美魔术,台前争奇,幕后厮杀。在中外魔术争奇斗艳、盛大表演的背后,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也变成了魔术师、商人、黑帮、军阀政客、日本间谍、江湖侠客、爱国志士最大的杀局和秀场。“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443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 ...

  •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看我把栏杆拍遍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题记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牛人,但在两宋交替之际,他们的出现显得有些密集. 公元1140年,爷爷辈的苏东坡已逝去40年,李清照阿姨正在杭州苦熬晚年, ...

  • 梁衡:把栏杆拍遍

    365读书 2020-01-16 梁衡:把栏杆拍遍来自365读书00:0028:44 文|梁衡 主播|潮羽 我们有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厚重的历史,在这些岁月里,朝代更迭,生命逝去,孕育出灿若星河的文化 ...

  • 梁衡评诗词 |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

    [编者按]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 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在并世散文家中, 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 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这是季羡林大师对梁衡先生的评价. 也是对梁衡先生的 ...

  • 散文名篇赏析:《把栏杆拍遍》梁衡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 ...

  • 梁衡《把栏杆拍遍》原文阅读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 ...

  •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八篇

    把栏杆拍遍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8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

  • 《把栏杆拍遍》的摘抄

    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 ...

  • 金戈铁马栏杆拍遍‖@江湖落子

    金戈铁马栏杆拍遍 作者:江湖落子 课本里匆匆描过的几笔,是某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题记 公元1140年,李清照阿姨还在杭州苦熬晚年,凄凄惨惨戚戚,柳永已经逝世多年,只留下大量婉约慢词和一片争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