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缝在衣物里26年不离身的“宝贝”

汗青史籍

发布时间:2021-03-31 20:41:20

溥仪出逃时,将它缝在衣物里26年不离身,现为“国宝中的国宝”

溥仪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不幸就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即将没落的年代,导致自己只能在诸多势力做傀儡,而他最为人诟病的事情,就是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成为了日军侵华的招牌。

从历史角度来看,溥仪生在即将被毁灭的皇帝家庭,就只能像汉献帝一样被当作傀儡使用。不过溥仪也有好的一面,在日本被打败后,主动在国际法庭担任证人,指责日军的侵华行为,为日军的侵略行为得到审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其次,他还是中国文物的保护者,如今作为国宝中的国宝,被供奉在故宫的田黄三联玺,就是由经过溥仪的拼命保护,才能回到国家的手上。

为了保护这块国宝,溥仪即便是逃亡的时候也将其带在身上,为了不让他人轻易发现他的这件宝物,溥仪将其封在自己的衣物隙缝里,二十六年间都携带在身上。

直到后来解放战争结束,溥仪作为劳改犯从苏联移交回中国,在管理所待着的那段时间,他将许多的文物上交给国家,田黄三联玺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个,为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田黄三联玺的由来

田黄三联玺的来历得追溯到乾隆时候,当时的乾隆在退位后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有一次他睡觉时,梦见玉皇大帝给自己送了一块黄色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字,分别是福、寿、田。

醒来之后的乾隆一直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在乾隆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福建知府却送来一块黄色石头。

这时候乾隆才明白梦的含义,这块被送来的黄色石头,是福建有名的寿山石,福建是一个盛产玉石的地方,这些玉石大多会被制作成各种的玉石产品,送到宫廷给皇族之人玩赏。

而那一天知府送来的玉石,样子居然与乾隆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于是乾隆就下意识地觉得,这就是玉皇大帝要给他的石头。

得到这块玉石后,乾隆按照梦中的指示,将这块黄色玉石打造成了一个三联章,这个三联章由三块印章结合而成,每个印章相互扣在一起,就算拼在一起也不会有一丝痕迹被发现,属于雕刻品中的极品。

乾隆得到了这块章之后,将其奉为至宝,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带上它,同时也是为什么溥仪喜欢它的原因。

除了制作精美,印章的字体雕刻也很独特,它的上下左右都雕刻着不同的文字,如中间印章刻着“乐天”二字,右侧的图章则刻着“惟精惟一”,这几个字并非随意刻上去,而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易的思想文字理论命人刻写下去的,隐喻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心态。

另外,乾隆皇帝得到了这块印章时,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在当时已经是快入土的年纪。雕刻这个印章的用意,就是希望自己保持安稳的心态,不要轻易动怒,以保证自己年年益寿,同时也希望后世的皇帝要谨慎治国,不要做一个昏庸的皇帝。

因为乾隆皇帝的重视,所以这个印章在乾隆去世后都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地位仅次于玉玺那样的存在,就连溥仪都不例外。

溥仪上交玉章

在他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溥仪除了这块印章,什么财产都没有带着,因为这既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溥仪作为曾经帝皇的尊严,即便是玉玺也没有他这么珍贵。

溥仪带走了三联章之后,在之后的日子里便将其一直珍藏在自己身二十六年,无论是伪满洲国的那段日子,还是之后抗日战争,他都一直将其守护在自己身边。

由于藏得太过密实,所以一直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个秘密,直到后来抗美援朝爆发后,他才主动交给国家。溥仪这么做,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要与过去的封建皇朝割裂的象征,也是希望自己在未来的道上,能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新社会之路。

这个行为让大家感觉溥仪是真心悔改了,所以便让他提前离开了管理所,重新过上普通百姓的生活,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上交自己的心爱之物,溥仪的大度着实让人佩服。

如今这块经历好几代帝皇的三联印章,已经成为了故宫博物馆的标志性文物。

结语

过去战乱的缘故,中国有不少珍贵的文物流落到了他国手上,这让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每一位愿意帮助国家,上交国宝文物的人,都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

溥仪作为曾经的皇帝,虽然早年曾犯过不可饶恕的过错,但晚年愿意为国家作出这样的让步,单凭这一点已经值得大众的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