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81】绵阳,是一座温和的城市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绵阳,是一座温和的城市
杨红英
听说绵阳每年招考的时候都有十万大军进入,旅馆费比平常贵好几倍,我想水果蔬菜恐怕也比平常贵很多,就担心吃不上一顿好饭。我还担心人太多,街道拥堵,连路都走不动。不过,为了让儿子去长长见识,我也只有放下所有的担心去拼了。
谁知还没到绵阳,刚到德阳就开始堵,然后就是开开停停,把本来只有四个小时的路程拉扯成了八个小时。于是,一顿中午饭就这样省了。不过,放下行李后,几家人就像笼子里饿了几天的野兽一样四处找餐馆。无奈,宾馆旁的剑门路正在改造,连一个卖面包的店面都没有碰到。最终,通过询问,总算走出荒凉的剑门路,来到一条跟我们小县城一样的街道,看到了无数的地摊水果和无数的饭馆。
选了一家中餐馆,拼了三张桌子,叫了十来个菜,就开始吃了。不知餐馆是没有准备,还是生意太好,我们居然把饭吃完了,只好等人家现蒸饭。饭又来了,孩子们继续敞开肚皮吃,直吃得杯盘狼藉,先生提心吊胆去买单,却发现价钱比我们的县城还便宜。
而后,随意逛逛,街上并不是人满为患,水果牛奶也便宜好多,这与我理解的绵阳完全不一样。
第二天晚上,孩子们考完了,绵阳当地朋友要请我们吃饭,路不熟,我们只好打的去。的士司机很会聊,他说关于十万大军进驻的事大概有五年之久了,但他对此并不觉得奇怪。他奇怪的是我们说有的旅馆贵得离谱的现象。他义愤填膺地说:“比平时稍微贵一些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这样坑人呀!”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与绵阳的距离一下子变近了,觉得绵阳人可亲近了。
吃过饭后,带着轻松的心情,我们到涪江边去散步。在宽阔的三江边,没闻到江水特有的鱼腥味,只看到两岸的灯光图案,和路上或漫步或小跑的行人。就在我们眺望夜色茫茫中的小岛时,朋友轻描淡写地说,若白天来可以在这江边用手放着面包屑喂海鸥。作为过客,我们无法亲眼目睹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但我相信眼前这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里,这清新优雅的气氛里,这文明有礼的人群中,一定会发生如此美好的事情。因为这只有书本里才能见到的美好,我不禁对绵阳产生了敬意。
看来,对一座城市的了解,就像对一个人的认识一样,不能只是凭感觉,凭数据。就像之前,我就觉得绵阳是一座充满杀机,孕育着残酷的竞争性城市,走进来后才发现,它显现出的都是淬火以后的温和,这温和不仅藏在绵阳人骨子里,让我这个外地人心生亲近,心生敬佩,它还像洁白的哈达,可以传递给外地人。
第三天,我们看了分数,灰心丧气地走在剑门路上,碰到了一家小超市,打算买一些回程的零食。一听我们说话,老板娘就知道了我们是哪里人,紧接着她询问考试的情况,知道没考上时,她说:“不关事,回当地去读是一样的,你们在当地都是顶尖的娃娃,一样出成绩。况且,我们绵阳人其实还不喜欢送娃娃到绵中和南山去读呢!培养考试机器,挺累的!”
几句非常平常的话语,几句已经说烂了的安慰人的话语,出自于一个绵阳人的嘴里,我感觉心情真的的好多了,我看到儿子的脸色也渐渐舒展。
考上了,绵阳的学校就接受你,帮助你成就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出局了,绵阳人就安慰你,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己。把三天时光交给与这样一座温和的城,谁说不值呢?
我想,从此,在我的心目中,在儿子的心目中,总有一座城在北方屹立着,她如一位温和的清新的又是经历了世面的年轻女子一样站在涪江边,向着文明的方向,微笑着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