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致谢》”课件优化版:5个事例,6个观点,20个金句,3篇时评……

湘语文

这几天,最火的莫过于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了。前天,我们推送了《“中科院博士《致谢》”最精选素材》。很多老师被这个刷屏的“致谢”深深打动,并纷纷分享给学生做励志素材。说它是2021年最正能量、最值得的“热搜”,也确不为过,我们的学生也太缺乏这种以血泪拼搏的经历。
      湘语文教师群有老师第一时间做成了课件,提供给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做了一些精简与完善,推送分享给大家(文字版附后)。

文字资料

《致谢》全文和黄国平公开信
滚屏查看所有内容
《致谢》全文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強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放,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鳞、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矩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4月19日

黄国平给网友回信

各位网友好:
我是黄国平,因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意外受到大家的关注。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
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网上的留言与讨论,朋友的问候与关心,很多无法回复。在此向各位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黄国平敬上
2021年4月19日
湘语文整理

3个短视频

黄国平高中老师

走红背后的精神力量
记者了解到,该文章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黄国平。黄国平的朋友表示,黄国平目前已经毕业,正在深圳的一家网络公司工作。黄国平则表示,已经了解到网上的情况,但他觉得一切“安安静静就好”。
走红背后的精神力量
博士论文通常有不少专业名词、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会看不懂。然而,在允许差异化、个性化的致谢部分,博士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情感表达。不论是感谢师长家人,还是感谢恋人,抑或感谢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偶像,如果说博士论文的正文主要是“说理”,致谢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
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透过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走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能可贵的拼劲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同样是博士,有人求学道路轻松而顺畅,有人则是艰辛而坎坷。实际上,“博士论文走红”只是一个缩影,在黄国平背后,还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为了“飞得更高”,他们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也承受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悲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托马斯·曼的这句名言,无数次激励了《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同样也激励着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寒门学子。“博士论文走红”不仅是一位寒门学子的情感表达,也应该成为许多青少年应该经历的精神成长。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家境如何,青少年都需要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加坚强。(杨朝清)
这篇《致谢》 让人看到了奋斗最好的样子
  来源:央视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引得无数读者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黄国平面对命运捉弄无能为力、却又从未放弃过抗争的人生经历。其实,让人热泪盈眶的,从来都不只是苦难,还有苦难背后的坚守与奋斗。这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也是对明天最好的馈赠。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黄国平形容自己的信念就是这样“很简单”。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再到现在任职于腾讯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黄国平从人情冷暖、生离死别、贫穷等无数条荆棘之路中跋涉而来,只因苦难中一直存有希望,他的路才得以越走越宽。
  这样的“简单”,怎能不让人叫好?一路泥泞,却始终有束信念的光指引向前。有网友留言:我们真的不必吝啬感谢自己,要感谢自己历经千辛万苦仍然能笑着坚持。
  黄国平的文字虽然朴实,带给我们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在得知文章火了之后,他回应“希望能够安安静静的就好了”。网友们纷纷写下祝福,希望他能凭借过去的千辛万苦,来换取未来的美满与幸福。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我们吃过的苦,终将变成让我们受用终生的财富。
  简单的信念,完成起来,却从来都不简单。黄国平的经历,也是很多从小山村一路奋斗走进大都市的人们的缩影,今天,他在写给网友的一封信中说,自己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能走到今天,对此深表感谢。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有好心人资助了生活费,他说自己抓住了“命运给他的一丝怜惜”。
  黄国平还说,“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让别人生活更美好,原来,当个人理想与国家搭建好的奋斗平台实现了完美结合,与当今时代共同奋斗的主题达成了完美契合,我们的奋斗与信念才拥有了最好的样子。
这篇《致谢》 让人看到了奋斗最好的样子

5个典型事例

典例一:面对困境,要以努力改变人生
黄国平求学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变故与不幸:未及成年,母亲离家;17岁,父亲车祸身亡;同年,照顾自己17年的婆婆病故……但好在,一路上他并没有放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成功读完博士,后入职国内某互联网大厂,担任高级研究员。他通过自己的坚强与努力,成功改变了人生。
典例二:面对挫折,挺住才意味着一切
电影《岁月神偷》里,台风来袭,鞋匠罗先生家的门楼被吹得摇摇欲坠,为了不让门楼塌下来,罗先生跟妻子爬到天台上在大雨中用肩膀扛住它。他说,“做人,最紧要系保住个顶。”这个“顶”,就是“要挺住”。
典例三: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赠序中,作者叙述了个人早年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借以论证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不在天资、不在外部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如今,黄国平的《致谢》异曲同工,被人誉为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典例四:潘石屹和《平凡的世界》
 
      房地产大亨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因为出身不好,导致处境艰难。他最喜欢的小说是《平凡的世界》,他曾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推荐这部小说。他说他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在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时,就读上一遍《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孙少平、孙少安就是十几岁时的潘石屹。到地里干活的时候,也始终仰望苍穹,最大的愿望就是从山里面走出去,到大城市去,到北京去。后来他明白,人真正的梦想是精神世界的,而不是这个地理位置上的梦想。

典例五:王心仪和《感谢贫穷》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省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有高血压、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一家六口全靠五亩地和父亲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2018年高考,以707分考取北大中文系。她的文章《感谢贫穷》看哭无数人,而2020年,王心仪参军,成为一名海军新兵!

6个精彩观点

观点一:基层的忧伤、呐喊和希冀

黄国平博士的学位论文“致谢”部分我也看了,非常感慨。他应该大约30出头,有过那么艰难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们社会底层辛酸的写照。我觉得这个社会应该感谢他,他没有向贫困屈服,没有放弃,创造了一个逆境中百折不回的上升人生。我还很庆幸,这个社会捕捉到并且承接了他的每一次抗争的微弱信号,一次次鼓励、帮助了他。我觉得黄国平的故事充满了基层的忧伤、呐喊和希冀,因而感人至深。

观点二:货真价实的网络正能量

比起泛滥社交网络的“二十岁年薪百万”的“假鸡汤”,他的故事,才是无名之辈的真实人生,是青年一代的奋斗榜样,是货真价实的网络正能量。

观点三:奋斗是对生命最好的注脚

幸福不会从天降,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每一个奋斗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我们心疼黄博士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容易,感动于黄博士的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同时,我们也深深的祝福黄博士,希望他保持“年过半百之时,归来仍是少年”的初心,将奋斗进行到底,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来源:时评界评论 王鸣镝)

观点四:在《致谢》里照见每一个自己

人们之所以转发、点赞、评论,人们之所以流泪、感动、赞叹,是因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人之为人的内核,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他就像我们学生时代课本里读到的那颗小小的种子,历经各种挫折,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敬佩他的坚毅,也感怀他的身世。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知识如何改变命运,看到了学习如何改变人生。

观点五:可以感动,但不能止于感动

感动虽有必要,却也模糊了现实的残酷和粗粝。在真实的生活中,贫穷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苦难则更是一种不得已而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可以认为黄国平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缩影,却也不能忽视更多尚在奋斗途中的“黄国平”们,正在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一个确定的未来。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获得公平公正的机会和希望,让贫穷和闭塞不再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拦路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努力定有所成。

观点六:要让寒门学子有上升渠道,确保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寒门学子能否实现人生理想?寒门能否出“贵子”?黄国平的例子告诉我们,对此不应有疑问,让寒门学子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正是当下的中国努力的方向。当前,我们还应继续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切实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半月谈评论员 张婉祎)

20个励志金句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黄国平拿了一手“烂牌”,但凭着心头一个“勇”,脑中一个“智”,为自己硬辟出一条路!——央视网评

身处井隅,心向璀璨。——王尔德

越过山丘,美不胜收。——佚名

光荣与梦想千篇一律,自律与忍耐万里挑一。

没有被苦难打败,就已是生活的王者。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

字字句句皆血泪,谁说寒门无贵子?这就是当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 ,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

读书不会让你立刻走上人生巅峰,但它能避免你跌入谷底。

苦到极时回甘,冰到极处返暖。

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化作生活馈赠的惊喜。人生不易,唯有努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愿你平安喜乐,一生顺遂。愿每一个你都有迹可循。愿你所问终有所答。

愿我们能有一腔孤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土耳其诗人塔朗吉(余光中 译)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食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