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6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建议收藏
相关推荐
-
【孙丰卿:伤寒论用药与脾胃论用药】
<伤寒论>里,最常用的是桂枝.麻黄.葛根.柴胡.干姜.附子.细辛茯苓.半夏.黄芩.黄连.石膏.大黄之类,很少用黄芪人参等现在的"补药",几乎每味药的用量都以" ...
-
完带汤
关于处方药量比例有明显区别的,有王清任<医林改错>和<傅青主女科>中诸方.如临床常用的补阳还五汤,黄芪重用至120克,其他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之品只用3-6克.余如治脱肛的黄芪防 ...
-
方1326
风毒脚气,攻入五脏,心腹气胀,喘急,大小便不通,渐成水肿 大腹汤 [处方] 大腹10枚(和皮,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吴茱萸3分(炒),木香1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半. [制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六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突破常用剂量,8味中药显奇效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麻黄麻黄以其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善达肌表,走经络,散风邪,祛除寒毒,用量宜重.若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见的中药这样用有奇效,这份秘诀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来源:金兰中医学社 导读: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本文介绍了9味中药的用法,这些中药在临床中都是常用药,但本文所记载用药经验是众多中医名家的独到经验,是几十年的心得总结,对于药物的灵活运用,提供了典范,很 ...
-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常用中药的剂量 我的中药学 大别山养生堂
古语云:传医不传药,传药不传方,传方不传量."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是中医治病取效在遣方议药用量上的巧处.而量之大小,必须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符合病情与机体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用量多少关乎成败
有一种流传很久,也流传很广的中医行话,叫做: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就是中药用量多少. 现在传世的中医经典书籍多如牛毛,就算是经典的医书<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 大家看到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药物的特殊用量”、“配伍规律”等,不容忽视!
连建伟 民间传统医学联盟 一个疗效显著的方剂,不仅选药精确,结构严谨,而且方中每味药的用量也是非常合理的.在临床上,药量的大小往往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贤以实践经验创制了许多疗效卓越的方剂,其中有药 ...
-
【五味日知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本期知识要点: 用药比例 + 药量大者为君 大道至简,小术玄繁 万分难得,十分简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绢书 "五味日知录"每天一段干货 ▍版权声明: ○ 本文视频由五味中医编辑团队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今人考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计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 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 半夏半升=50-60克: 五味 ...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