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不满八周岁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收礼物,也是无效的,得由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防止其利益受损。
(二)虚假意思表示无效
所谓虚假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和相对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双方都不希望这个行为能够真正的发生法律上的效果。所以虚假意思表示是无效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首先,违反的一定是法律和行政法规,也就是全人大以及全人常制定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比如说民法典显然全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定金的数额最多不能超过主合同的数额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买100万的房子,交了30万定金,那么超过百分之20的部分,也就是10万无效,没超过的20万有效。但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所谓的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是社会一般利益的问题,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就是一般的道德观念。
(五)相对人与行为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若行为人为了一己私利,双方相互勾结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明显的不合法,所以从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是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应当认定为无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