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在世界画坛久负盛名的人物画大家
黄胄先生是新中国绘画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他认为国画家在生活中直接用毛笔搜集素材,才能与国画的笔墨功夫结合得更好。黄胄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艺,展示出笔墨流畅、气度澎湃的佳作,给中国画坛做了一代新的典范。
黄胄的画从不拘泥一个题材,他曾说过:“中国好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思想踏实,哪儿都不错。戈壁有戈壁的情调,西双版纳有它的味道,江南有江南的特色。画家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
大自然是黄胄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的速写,在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都久负盛名,他的画极注重造型,线条粗犷、遒劲、气势磅礴,笔墨淋漓尽致。
他所画的人物大有狂放原野的情怀和鲜活的个性,一扫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旧风。最具风情的是那些边疆少女,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相交融,使他的绘画充满了灵性和神秘的遐思。
黄胄的人物画以线造型,但是他使用的线并不是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的程式化线条,而是流畅、有力甚至疾厉的线,是轻松活泼而又充满感染力的线。这种重叠的、快速的、泼辣的线条强化对象的力度和运动感,营造出一种特别的韵味,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之美、节奏之美,好像音乐中恰到好处的和声一样,显得丰富厚重而和谐,也因此增加了线条的表现力,物象之神也就跃然纸上了。
就用色而言也是十分大胆的,黄胄将鲜明的、单纯的色彩和墨色和谐的配置起来,有的强烈艳丽,能产生较强的视觉扩张感,使对象既富有传统意味又具有现代观念。他淡化了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简单上色和传统工笔重彩画中见色不见墨的极端分界,既能作水墨渲染,赋以淡彩,又能作浓墨挥洒,以大块的浓重艳丽粉质颜色与之形成对比,形成一种放逸的不流于传统的独特作品风格。
与常见的表现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所不同,黄胄常常会关注一些极有生活趣味的小景。黄胄并未采用快速和短促的笔法来表现,而是用洗练流畅的长线条和粗笔,以呈现出极其平凡和温馨的瞬间。抓住这一瞬,黄胄完全是凭借着他强大的速写训练造就出来的。他说:“一幅好的画往往是由一张好的速写发展而来的”,他画速写强调必须有目的、有计划,主张当“一旦有了作画的冲动,就要立即画下来,并且尽可能地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