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脉髓筋骨血气溪谷所属

​类经: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

诸脉属目:

脏腑精气

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

目者,宗脉所聚

诸髓属脑:

脑为髓海

诸筋属节:

筋力坚强

连属骨节

久行伤筋

诸血属心:

心生血

心主血脉

诸气属肺:

肺藏气

大气之搏

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

出于肺,循喉咽

呼则出,吸则入

四肢八溪之朝夕:

四肢者,两手两足

八溪者,手有肘与腋,足有与也

四肢关节

故称为溪

朝夕者,诸脉髓筋血气

无不由此,(溪)出入

朝夕运行,不离

人有八虚

机关之室

真气所过

血络所游

即此之谓

一曰朝夕

潮汐之义

气血往来

海潮消长

早潮

晚汐

亦通

人卧血归肝:

人寤则动,动则血随气行阳分,而运于诸经

人卧则静,静则血随气行阴分,而归于肝

肝为藏血之脏

故人凡寐者

其面色多白

以血藏故耳

肝受血

而能视:

肝开窍于目

肝得血

神聚目

故能视

足受血

而能步:

足得之

神在足

步履健

掌受血

而能握:

掌得之

神在手

把握固

指受血

而能摄:

指得之

神在指

摄持强

愚按血气

人之神也

而此数节

皆但言血

而不言气

何也?

气属阳而无形

血属阴而有形

人之形体

以阴而成

人所以

生成者

血脉也

血者神气

血脉和

精神居

故此皆言

血者谓神

根据形生

用自体出

各条脉络

都属于目

诸髓都属脑

诸筋都属骨节

诸血都属心

诸气都属肺

气血运行

朝夕来往

而不离于

四肢八溪

的部位

睡眠之时

血归藏肝

肝得血而

濡养于目

则能视物

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

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固;

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抓物

卧出而风吹之

血凝于肤者为痹:

卧出之际

玄府(汗孔)未闭

魄汗未藏

为风所吹

血凝于肤

或致麻木

或生疼痛

而病为痹

凝于脉者为泣:

风寒外袭

血凝于脉

脉道泣滞

而为病矣

泣,涩同

凝于足者为厥:

四肢即为

诸阳之本

风寒客之

血凝于足

阳衰阴胜

气逆为厥

此三者

血行

而不得

反其空

故为痹厥

血得热则行

血得寒则凝

上文三节

风寒所客

血脉凝涩

不能营运

而反其空

故为痹厥

空,孔同

血行之道

大谷十二分:

大谷者

关节之

最大者

节之大者

无如四肢

在手者,肩肘腕

在足者,髁膝腕

四肢各三节

是为十二分

分,处也

按此上文

八溪之义

夫既曰溪

何又曰谷

肉之

大会为谷

小会为溪

肉分之间

溪谷之会

以行荣卫

以会大气

溪谷虽然

以小大言

而为气血

之会则一

故可互言

上文单言之

故止云八溪

此节与下文小溪

三百五十四名

相对为言

故云大谷

诸注以大谷十二分

为十二经脉之部分

皆非

小溪三百

五十四名

少十二俞:

小溪者,通身骨节之交

小针解曰: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

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十二俞,十二脏之俞

肺俞心俞

之类是也

此除十二俞

皆通于脏气者

不在小溪之列

当为三百

五十三名

五十四者

传写之误

此皆

卫气之所留止

邪气之所客也

针石缘而去之:

溪谷之会

本皆卫气

留止之所

若其为病

则亦邪气

所客之处

邪客于经

治以针石

必缘所在

取而去之

缘,因也

睡醒外出受风

血液循行受阻

凝于肌肤

即生痹证;

凝于经脉

气血则会

运行滞涩;

凝于足部

阳衰阴胜

气逆为厥

三种情况

都是由于

气血运行

不能返回

组织间隙

孔穴之处

所以造成

痹厥等证

全身有:

大关节,十二处

小溪,三百五十三处

这里面

减除了,十二脏腑

各自的,逾穴数目

这些

都是卫气,留止之处

也是邪气,客居之所

治病之时

可以循着

这些部位

施以针石

祛除邪气

(0)

相关推荐

  • 18.1孙洁讲《内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这段话 ...

  • 看指甲,知肝血

    传承中医5 心意和 昨天 [看指甲,知肝血]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荣,华"怎么理解,如果联想到 ...

  • 18.2孙洁讲《内经》:肝能收藏、敷布血液以养周身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相信大家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

  • 领略秦岭诸脉之雄伟,秦古柳山水,苍润古朴!

    秦古柳(1909-1976),曾用名秦廉,号问白子.问白道人.问白居士,斋号旧方书屋.竹石屋.圻斋.二百汉碑斋.书画兼古物鉴赏家,江苏省无锡市人. 秦古柳小时候学习刻苦,结识了小万柳堂廉泉.壮陶阁主裴 ...

  • 【转】诸脉证

    诸脉证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库之谓也.血必聚于经脉之中,故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也.然此血字,实兼气为言,非独指在血也.故下文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又如逆顺篇曰∶ ...

  • 【转】诸脉主病

    浮风芤血滑多痰,浮主风者,风气浮荡也.芤主血虚,血属阴,阴道常乏,故中有间断也.滑主血多,随气壅上为痰.实热弦劳紧痛关.实主气,实有热,血随气行,气血俱热候也.弦主劳伤,气血拘敛.紧主邪搏,气血沸乱, ...

  • 诸脉属目

    ​诸脉者皆属于目论 阴阳应象论: 诸脉者皆属于目 目得血,而能视 脏腑.精气 皆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其窠 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则为约束 里撷筋骨血气 ...

  • #伤寒论#【原文】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

    #伤寒论#[原文]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 [译文] 凡是脉象浮数,应当有发热和像冷水喷洒一样的恶寒.如果有局部疼痛的地方,而且饮食如常,这是蓄积痈脓的征象. ...

  • 《诸脉主病诗》

    带 (不论左右手,脉来关部左右弹者是也) 约持诸脉遍腰环(带脉起少腹侧.季胁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状,所以总约诸脉,) 肝肾心脾上下安(带之上心脾,带之下肝肾,)湿热滞留中间断,淫淫白物下无端 ...

  • 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

    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泽兰 #药事健康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 #长江计划#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苦.辛,微温.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调 ...

  • ​诸脉主病

    ​诸脉主病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濡为阳虚,弱为阴虚. 芤为失血,伏为闭郁.革为伤精,牢为坚积. 实为邪实,虚为正虚(此处原文"实为邪虚,实为正虚",有误.).微为阳惫,散为虚极. ...

  • 滑涩弦紧洪细大长短动诸脉歌

    滑涩弦紧洪细大长短动诸脉歌 [方歌]滑脉如珠溜不定,涩脉滞涩往来艰,弦脉端直细且劲,紧比弦粗劲且弹.来盛去衰洪脉是,细则如丝大豁然,长脉迢迢短缩缩,如豆摇摇作动看. [注]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