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妙用大全集!!!
姜之家族
1、生姜
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2、子姜
则是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如子姜肉丝、子姜爆鸭、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3、干姜
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吐泻、亡阳、寒喘咳等症状。干姜在川菜中常用来煮汤食用。
醋泡姜的做法及吃法
1、生姜切片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没过生姜。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迭成一小块。
5、把迭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中医的养生经验,每天三片醋泡姜,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
含姜的方法
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
1、治呕吐不止
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
2、治风寒骨疼、关节疼
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
生姜数片放患处,用艾条灸之。
3、治胃病发作
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
4、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个猪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烂,分数次食用。
5、治中暑昏厥
生姜、韭菜各适量,大蒜1头,共捣烂取汁灌服。
6、治急性菌痢
生姜25克,红糖50克,共捣成糊状,一日3次分服,连服数日。
7、治产后腹疼
生姜、当归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服下。
8、治跌打损伤、腰扭伤
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9、治急性肠胃炎
生姜5片,茶叶20克,大蒜1头,捣碎,煎水调红糖适量饮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
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浓加半汤匙食醋,趁热饮服,每日3次。
11、治热痢
生姜 4片,茶叶15克,黄连6克,煎水晾凉饮服,每日3次。
12、治疟疾
生姜 4片,茶叶15克,煎水调红糖适量,趁热饮下,每日2次。
13、治晕车晕船
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4、治冻疮、冻伤
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
15、治脚汗太多
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泡脚,每日1次。
16、治伤风咳嗽、虚寒久咳
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
17、治红白痢疾
生姜、绿茶等份,加水适量煎浓饮之。
18、治妇女虚寒腹疼
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
19、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水趁热饮服。
20、治风寒感冒
生姜数片,白萝卜250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
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有效。
生姜90克,白萝卜60克,荸荠60克,捣烂取汁,分3次用开水冲服,每日一剂。
生姜6克,葱白2恨,大枣4枚,煎汤服用,对症轻无汗、身困者有效。
生姜5克,葱白1根,绿豆15克,萝卜30克,大枣 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感冒发烧、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对感冒身疼、关节酸疼、发热不降有效。
老姜10克煨热,切开擦百会、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门,以皮肤微红为度,可消除恶寒怕冷、全身酸疼。
生姜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腐烂,产生黄樟素物质,能诱发食道癌、肝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腐烂的生姜不能吃。
生姜克杂症
1、慢性胃炎
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
2、慢性萎缩性胃炎
生姜、木瓜米醋汤:生姜30克,木瓜500克,米醋500毫升,用沙锅炖煮,分次服用;
生姜米醋汁:生姜100克切细丝,浸泡在250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备3天后用,每日空腹时服用10毫升。
3、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猪肚、生姜汤:猪肚1只冼净,纳入切碎之生姜250克,扎紧肚口,放置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肚烂,姜汁渗透到猪肚,食肚饮肠,每只肚吃3—4天,连服8—10只。
4、急性肾炎浮肿尿少
姜皮、冬瓜皮汤:姜皮6克,冬瓜皮30克、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5、受寒腹痛
鲜姜、白胡椒、红糖汁: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300亳升冲。每日二次早晚。
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500亳升煎开服。
6、腹泻
姜、炒鸡蛋: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350—400毫升,每日一次。
生姜、茶叶汁:生姜、茶叶各9克,水500亳升煎服。
7、风湿关节炎
生姜汁100亳升,冰糖100克,西瓜半个。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内,再搁水煮,每日半个西瓜,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此方以在三伏天为宜。
8、食物中毒
生姜、紫苏叶汤: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600亳升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
9、中草药中毒
生姜汁:误食生半夏、天南星发生舌肿、喉哑时,取生姜汁6亳升,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
10、宫冷不孕
生姜、红糖羔:鲜生姜500克,红糖500克,将生姜打碎机打成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在月经期开始期用,每次1匙加200亳升热开水,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禁忌房事。
11、恶心呕吐
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橘皮9克,水500亳升,煎水分2次服,
生姜、半夏汤:生姜6克,半夏6克,水500亳升,煎水分2次服。
12、妊娠呕吐
生姜、红糖茶: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500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姜、芦根汤:姜30克,芦根30克,水300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13、蛔虫性肠梗阴
生姜、蜂蜜茶:生姜汁10亳升,蜂蜜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2剂,连服5天。
生姜、蜂蜜茶:生姜200克,将生姜捣烂加水200毫升,煮沸3分钟,去渣取汁,蜂蜜100亳升冲服,每日1剂。
14、阴痿
生姜、熟附、炖羊肉:生姜150克,熟附片15克,羊肉250克切片,文火炖服用。
15、肩周炎
老生姜50克,葱白30克,白酒15毫升,共捣烂,炒热或微波炉打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一日数次。
16、冻疮
生姜、胡椒、红糖汤:生姜10克,胡椒10粒,红糖25克,水500亳升煎服。
干姜、红花、黄柏外用剂:干姜30克,红花30克,黄柏25克,加水500亳升浸泡10小时,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加95%的酒精200毫升混匀,擦冻疮处。
17、骨结核
生姜汁外用方:生姜汁500亳升,榨汁打榨汁备用,100亳升加300亳升开水,用毛巾浸湿,乘热熨患部。巾冷即换,以局部发热为度,一日1次。
18、疖痈
鲜姜、鲜芋外用方:鲜姜100克、鲜芋头100克冼净去粗皮,共捣烂如泥,再加适量面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敷1小时。
19、手癣
生姜、白酒外用剂:鲜生姜汁250亳升,白酒500毫升,将生姜汁倒入酒中泡3天后用,每日2次早晚擦患处。
20、足癣
生姜、食盐外用剂:生姜100克切片,食盐50克,加水500亳升放锅中煮沸,倒入盆中加水1000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患处,每日2次早晚浸泡30分钟,一般3—7次可治愈。
21、白癜风
生姜外用方:将生姜煨热后,轻轻擦患处,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日2次。
22、四肢麻木
生姜、陈醋外用剂:四肢循环不好,冷引起的四肢麻木,取生姜汁100亳升,陈醋100毫升,热水2000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四肢,每晚上1次。
上面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可以治疗的疾病,姜最大的功效就是扶阳气,人体阳气足了,病自然就消了,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不管遇到什么疾病,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
常吃生姜,能给身体带来哪些益处?
生姜是厨房中的常见身影,也是菜品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不仅,可以增鲜去腥,同时也是人们眼中的“养生界”的网红,在民间一直以来都有“四季吃姜,百病扫光”的说法。
生姜有着非常明显的消炎抗菌作用,还可以有效的祛风散寒,能够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益处。
但是关于吃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甚至存在着“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的说法,那么吃生姜时到底要不要去皮呢?
常吃生姜,能给身体带来哪些好处?
【缓解胃肠不适】
生姜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进胃部的消化功能,此外,生姜还具有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缓解胃肠不适的作用,对于胃寒、胃痛、恶心等胃肠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降血压、血脂和血糖】
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姜黄素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此外,生姜还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高血糖。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更快地排出体内废物。
此外,姜黄素等成分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减轻疼痛、舒缓神经】
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感和肌肉酸痛。此外,生姜还具有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缓解疲劳、紧张等神经负荷,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
【防治头痛、晕车、咳嗽】
生姜还具有广谱的药物作用,对于头痛、晕车、咳嗽等常见症状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特别是对于晕车,生姜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直接嚼生姜片或者饮用姜汁水,在出行前半个小时食用,可以有效减轻晕车症状。
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
什么情况下要去皮?
①部分脾胃虚寒的人群,建议吃姜要去皮,因为生姜皮性凉,食用了可能会引起脾胃不适;
②日常好食寒凉食品,如苦瓜、芹菜以及海鲜等,在食用生姜时最好去皮,能中和食物中的凉性成分;
③风寒感冒的患者,吃姜也建议去皮,因为凉性的生姜皮会影响生姜本身的温性,使得驱寒解表的功效大大降低。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去皮?
不去皮的生姜可以帮助利水和消肿,湿气重的人在吃生姜的时候,就可以不去皮,能够帮助去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湿气重的不适情况。
不去皮的生姜,还能帮助调节体内的火气,不至于让火气旺盛,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有的人在上火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便秘情况,吃点生姜皮,也是可以帮助缓解的。
生姜的4个“黄金搭档”,不建议大家错过
生姜+蜜
生姜和蜜的搭配是很常见的,而且疗效不错,特别是对于感冒、发热等病症,有着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具体方法是将一小块生姜切成薄片,然后加入适量的蜜,再加一点开水搅拌均匀,直至生姜和蜜混合一致即可食用,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缓解咳嗽和感冒的症状。
生姜+枸杞
生姜和枸杞搭配可以起到改善人体免疫力和保健作用,生姜能祛除体内寒湿,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枸杞则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延缓衰老,两者结合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具体方法是将一小块生姜切成薄片,加入适量水泡开,再加入一小把枸杞,共同煮沸即可饮用,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改善免疫力和缓解疲劳。
生姜+花椒
生姜和花椒搭配具有消食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能够去除胃口中的湿邪,花椒则具有温中散寒和消食化湿的作用,两者结合后,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和增进食欲。
具体方法是将一小块生姜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红糖,共同煮沸即可食用,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缓解寒性症状和增加体力。
生姜+红糖
生姜和红糖的搭配是一种很古老的中药材调剂方式,具有祛寒驱寒和增加体力的作用,生姜性温,能够提高身体的内热,红糖则有补益作用,能够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体力和抗疲劳能力。
具体方法是将生姜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花椒和盐,将其拌匀后即可食用,每日饮用一到两次,可以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
————————————————————
-
三伏吃什么都不如吃它,每天三片,让你全年少生病~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此时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高温潮湿的闷热天气使人非常难受,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但是三伏也给了我们祛除病邪的最好时机,正是夏天的炎热可以发散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他们才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时在加上姜的助力,那治病祛病更加容易了。
一.三伏吃姜,全年安康
“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谚语。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三伏天吃姜是治病的关键,姜能去除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吃姜后再吃其他食物进行冬病夏治就会变得很简单!
那么三伏天具体要怎么吃姜才能让它发挥效用呢?这里给大家推荐最有效的两种吃法。
已故国医大师路志正,在90多岁体检时,体检报告上显示: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可以说是“90 岁的年龄,40 岁的心脏”。而这,和姜也有关系!
路老是坚持吃了 40 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三片醋泡姜。很多人说觉得,吃了 40 多年的醋泡姜,那脾胃应该保养的不错吧,但路老说,吃姜养的不仅是脾胃——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心脏病跟胃特别有关系,胆固醇从哪儿来的?就从肠胃来的,痛风从哪儿来,同样从肠胃来的,脾胃跟高血压都有关系,因此,我们把肠胃、脾胃搞好了,那就都解决问题了。
01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
02女子吃姜保安康
产后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内各地皆然,生姜或佐以猪脚鸡蛋猪肠加乌醋盐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鸡蛋糖醋蒸,皆取其药效,适宜于产妇体质复原,也有利于喂养婴孩者。另外,煲姜水洗浴也可防风湿头痛。
03吃饭不香别忘姜
姜可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缓解过量饮食导致的腹胀。
古人早就发现了生姜对于养生的妙用,至圣先师孔子就是个忠实的“生姜族”。《论语·乡党》中就记载他“不撒姜食,不多食”,就是说孔子终年饮食都有姜,但每次并不多吃,而且还有饭后嚼食生姜数片的习惯。
04老人吃姜心安康
姜茶有助于缓解普通感冒引起的鼻塞,也可缓解花粉等环境过敏导致的呼吸道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姜茶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生姜可防止动脉内脂肪沉积,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
二.生姜两种吃法。
祛湿邪,治病更容易
含姜片
1、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
2、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
3、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醋泡姜
1、生姜切片。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5、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不仅能祛湿邪,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三.温馨提示
1、所有器皿不沾油,遇油易坏。
2、可用陈醋米醋浙醋等一切你喜欢的醋,但必须是酿造而非勾兑。
3、醋内如不加糖,感觉牙能酸掉,加点冰糖或者蜂蜜吧。
三伏天是一年中吃姜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三伏天在饮食上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看。
——————————————————
-
这个纯阳之物(高良姜)排寒湿比姜更厉害,加一物煮水喝,阳气足了,寒和滞都散了
生姜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之物,炒菜的时候基本都会放一些,生姜首先是食物,其次它还是一味中药,有很多搭档,生姜和红枣就是一对黄金搭档,这就是大家经常喝的姜枣茶。除了红枣,生姜的最佳搭档还有香附。
生姜和香附组合最早出自《良方集腋》,这是清代的一本医书,顾名思义,把一些非常宝贵的非常有效的方子集中到一起编撰成一本书,书中记载,此方名为良附丸,只不过方中所用为高良姜。
高良姜和生姜都是姜氏家族的成员,高良姜因产于古高凉郡而得名,高良姜辛热,生姜辛温,生姜辣口,高良姜比生姜更加辛辣,热性更大,药性也更加入里,散寒止痛的能力更强。
我们借鉴古人的经验,可以用生姜,也可以用高良姜。
高良姜和香附,一个治寒,一个治气,配在一起,治“因恼怒及受寒而起之证”。
中医讲,寒主收引,有凝滞的特点,受凉后胃胀腹胀,就是身体里的这团气受了寒,流转不开,没有办法正常升降,胃那个地方感觉就堵住了,所以胀其实就是气胀,气堵了,高良姜、香附煮水喝,这就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用量可以参考:香附5-9克,高良姜5-9克。
这个方子受寒了可以喝,生气了也可以喝。
生气的时候,体内的气机也会滞涩,也会导致胀气,生活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生气,如果你本身又是虚寒体质,总是畏寒怕冷,饮食上喜温喜热,或者你也可以摸一摸肚脐,肚脐是凉的,说明体质虚寒,就可以喝一喝。高良姜治寒。高良姜有温中散寒之功,它是辛散的,因为是食物,性味很平和,脾胃虚寒的人最适合。可以补充阳气,它的辛散性又能帮助驱散寒邪,把滞涩人体气机,导致气机不畅的那股邪气发散出去。高良姜本身还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提升脾胃功能。
香附治气。受寒也好,生气也好,体内的气已经堵了,需要用香附通一通。香附,中医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说明它治气特别好。香附入肝经,也入三焦经。走三焦而通行全身。走肝经而擅长疏肝,在气病的治疗中,肝气一旦舒展开来就事半功倍。种种迹象都表明,香附上下通行,能够使全身的气机流转不息。它和高良姜一起用,姜能充当药引子,把香附的药性快速地带到脾胃,发挥作用。
这就是中药配伍的妙处。前面讲到,这个方子只要是虚寒体质,受凉了或者生气了,胃胀腹胀都可以喝一喝,寒气偏重,高良姜多一些,气滞偏重,香附多一些。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注意,舌质红,舌苔少,甚至没有舌苔,阴虚内热,这样的人不要用,容易加重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