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漫谈

姓、氏、名、字漫谈

姓、氏、名、字四个字现在有点混淆,语焉不详,其实,其本义有所不同,意义差别很明显。

姓,甲骨文【见下图】:生+女,(生,产育)(女,母亲),表示生母。造字本义:孩子的生母。在母系氏族时代,人们不在乎生父,而崇拜并纪念生母。姓氏母亲所在部族的族徽 符号,另一个目的是别婚姻,避免近亲结婚。

母系时代纪念家族起始妇女的符号。本义只见于古文,“姓,人所生也”。——《说文》 父系时代纪念家族起始男子的符号。“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氏,甲骨文【见上文】加长了“人” 的下垂手臂。金文在下垂的手臂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表示手垂至地。造字本义:低头捶手抵地。本义由“低”或“抵”代替 。“氏”的本义消失,只有引申义“宗族根底”延用至今。 氏族/ 姓氏/李氏/ 钱氏/孙氏/ 伏羲氏等。姓、氏,都显示一个人的生命背景信息:在母系时代,“姓”显示生身母亲的近景信息;“氏”则显示宗族历史渊源的远景信息主要是本部族是干什么的,发明了哪用具或做某类工作。举例如下:

最早五氏的名字(其中燧人氏/神农氏/伏羲氏又称三皇):

有巢氏,建造树上房子的部族。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称"燧皇"。

女娲氏,用泥造人,发明和制造陶器的部族,女性发明了陶器。娲, 籀文(女)(鬲,锅),表示最早使用鬲鼎烹煮食物的女人。篆文将籀文的“鬲”写成“呙”(锅)。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传说中智慧多能的神女,最早用锅烹煮的女帝王。

神农氏,研究农业的部族,也研究医药,都是植物。据司马贞《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

伏羲氏,又名庖牺氏,驯兽的部族,抑或为宰杀牲口的部族。“太皞庖牺氏,风姓”(《史记》)

结论:1.伏羲女娲都姓风,所以古人传说他们是兄妹,且兄妹通婚,成为华夏人类始祖。风,的本义是交配,源于植物通过风来传粉,而后结果孕育后代的现象。如:风马牛不相及。风族,或许是有接生技术的部族,远古时期至今生育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接生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如:启,传说其母涂山氏化为石头,他是从剖开的石头缝中生出来的,事实上是他的名字是剖腹产的记录,当时剖腹用的工具是石刀。

2.神农氏,姜姓。姜从羊从女,说明神农氏部落的母族为牧羊为生的游牧民族,也就是说姜这个母系氏族以放牧为生。

3.五氏的命名:有巢式/燧人氏/神农氏/女娲氏/伏羲氏表明的是他们部族的职业特点。这个时代人们都很明确自己的母族是哪一个,不用“姓”来表明自己的母族来源,也不会出现乱伦的现象。可能是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五帝的姓氏名字:

这个时代距离母系氏族已远,人们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母族,为了便于通婚,区别血缘的远近,才有了姓,已表明自己的母族来源。

五帝说法不一,今存三种,以其一为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百度百科: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名轩辕,说明其部族发明的车,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说明其部族可驯养熊,熊只是他部族驯养动物的代表之一,从黄帝战炎帝的的记载“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可证。

姓姬,说明其母族为姬。

姬从女从乃,乃=奶。指胸部丰满的成熟女性。

颛顼,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

帝喾,据说是黄帝的曾孙,姬姓。

尧,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号“陶唐氏”是说其擅长制陶。从尧的造字也可见一斑:

甲骨文像一个人肩扛着陶器。籀文像两个人头顶着陶器的土坯。篆文像一个人头上顶着好几个陶器土坯。造字本义:头顶陶器的人,中国古代最早的制陶者。

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系统用火的首领为“炎帝” ;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黄帝”(黄的本义是箭靶,用草编制的箭靶中心涂上黄色泥巴,逐渐代指黄色);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华”(华=花) ;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夏”;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尧” ;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舜” ;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鲧” ;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禹”(从虫从又,本义是捕蛇的勇士。再如:闽,多蛇的地方) 。

舜,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妫(gui)氏姚 ,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

结论:1.五帝都姓姬,到了舜时改姓妫,是因为距离其祖先黄帝时间太远,为了避免近亲结婚,重新标明自己的母族。

2. 五帝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后四帝都是黄帝的后代,是家天下而非传说中的禅让,即使是禅让,也是家族内的选贤举能。

其后,夏代诸王姓姒,第一代夏王,姒启,最后一代夏桀名为姒履癸。

姒,从女从以,表明的是其母族的来源。

名,从口从夕。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造字本义: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

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  ,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字,从宀(房子)从子(子嗣,后代),表示女人在房间内生孩子,繁衍后代。“字”是在“名”后衍生出来的,对“名”给予解释或补充。

如:张飞字翼德,“飞”是其父母小时候喊得名字,类似“小飞”“飞飞”“阿飞”等亲昵的称呼。成年后取字“翼德”,是为大名,社交场合人与人互相称呼的名字。“翼德”是对“飞”补充说明。

除父母长辈外的人喊某人的名等于侮辱别人,所以产生词语:骂名,名声狼藉,污名等贬义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