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墓发现一件“龙窝”,重192.4公斤,铸造工艺让专家叹为观止

古人的铸造工艺到底如何?这个其实从这几十年考古中出土的文物就能体现出来,比如那个“鬼斧神工”的云纹铜禁,曾侯乙尊盘、战国水晶杯、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等等文物。

我们下面继续来介绍一件古代的文物,这件文物的铸造工艺直接让冶金专家都感到叹为观止,据冶金专家介绍这件文物运用的是失蜡法,这种失蜡法一般都是用来制作精密的仪器的,制作难度非常的大。

虽然说失蜡法我们现在的冶金专家也会,但是却无法成功复制这件文物,要知道现在如今的许多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我们的专家都能复制,可是这件文物却至今没有一件真正的替代品,这简直是让专家都感到了匪夷所思啊!

而这件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听到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就立马想到了位于湖北的曾侯乙墓呢,的确“曾侯乙建鼓底座”就是出土于著名的水底墓,也就是曾侯乙墓,而且还代表了湖北省博物馆参加了许多的展览大会,真的是博物馆中的宠儿。

至于曾侯乙墓的出土方式我们今天就不多做介绍了,之前也是介绍过许多次,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青铜器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此才让它有了不输给秦始皇兵马俑的美名。

而这件“曾侯乙建鼓底座”就是用来支撑曾侯乙编钟的,这里关于“曾侯乙建鼓底座”还有一个小插曲,曾侯乙墓是湖北省考古队主持考古发掘,为此出土的文物自然是应该归湖北省博物馆进行收藏,但是当时为了这件“曾侯乙建鼓底座”,国家博物馆和一些地域的博物馆都开始争抢它,原因自然是因为“曾侯乙建鼓底座”过于的让人惊奇了,当然了最后还是交给了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无奈之下其他博物馆只能是找专家对“曾侯乙建鼓底座”进行仿制,本以为时间耗费久点应该可以复制成功的,但是没想到却至今都让他们束手无策,这说出来都让人不信,咱们现代的技术如此卓越了,居然连一件数千年前的文物都仿制不出来,但事实就是如此。

其中最难仿制的就是“曾侯乙建鼓底座”中的108条龙,这些龙到底是如何铸造上去的,而且能让他们看起来如此富有生命力,记得当时考古队发现这件“曾侯乙建鼓底座”真的是引起了躁动,大家都以为是挖出了“龙窝”。

而且这件“曾侯乙建鼓底座”的重量也很重,有192.4公斤,实打实的青铜铸造,当然了有人说不是好像在一些博物馆中看到过“曾侯乙建鼓底座”,的确如此,但是却仿的跟四不像似的,所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仿品,只能是自我安慰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