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战:乐毅破齐(5)你倒是上啊!

中国历史上的“敦刻尔克谜案”。

1940年5月,高歌猛进的德国将40万英法联军逼入敦刻尔克马上就能包饺子的时候,上演了世界战争史的谜之一刻。

德国的装甲部队在最后即将把英法联军赶入英吉利海的最后一刻戛然而止,希特勒神奇的宣布赶紧给我打住。

古德里安仰天长叹!

这给英法联军留了关键的两天调整时间。

英国人民也在这之后的九天里内展示了为何大英帝国之所以可以称霸世界三百年的伟大民族人格。

载入史册的“发电机行动计划”实施,英国所有能出动的军舰,私人游艇,渔船,只要能漂上海的船全部开往敦刻尔克港,上演了世界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九天时间中,英国父老接回了33万8226个英法老兵,其中大约英军21.5万人。

这此莫名其妙的“打住”也成为了希特勒有生之年犯下的两个最大的错误之一。(另一个是英国还没拔出腿来去打另一个独裁者朋友斯大林同志)

用丘吉尔的话讲:如果这二十万英国老兵全折进去了,那么我们就只能派童子兵上战场了。

如果这20万英国老兵被消灭,也许那道短短的英吉利海峡拦不住希特勒。

世界历史就会被改写。

对于此案,有诸多说法。

有说法是戈林的空军看不得陆军的辉煌战绩要争功。

有说法是希特勒怕敦刻尔克的沙滩坑了他的宝贵装甲军。

有说法是希特勒不想跟英国彻底撕破脸。

说法有很多,具体啥原因,淹没在历史的黄沙里了,谁也不知道那位独裁者先生是咋想的了。

总之,那个命令,彻底的改变了历史。

此时的乐毅,就好像当年的希特勒令人看不懂。

首先,他在六个月里席卷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但最后的这两座城池却一打一年多,始终攻不下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座城并不接壤,是两座孤城,不应该一年多内两座孤城都打不下来。

有可能是这两个城市是人家的东都和南都,是上海和深圳,人家是大城市,不好打。

大城市没问题,不过即便真的打不下来,就剩最后两座城了,直接围城战术,饿死城中守军,或者和里面的人去谈条件投降。

不投降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要知道此时齐国基本上已经亡国了,你根本没有意义再抵抗。

在全部退路被封死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拿不下来这两座城。

如果说莒城因为离楚国近,可能有楚国势力外援,那么即墨也完全没有理由打不下来,此时的即墨就是个标标准准的孤岛,连指定的国家公务员长官都战死了。

要知道,四年后的最炫民族风可是从标准孤岛即墨刮起来的。

紧接着第二个看不懂来了,围城一年后,乐毅命围城守军解围,距城九里驻营,并下令:居民出城,不许侵犯,生活困难的一律赈济。

有的人会说:这是乐毅想感化齐人。

但这一点,其实并不成立,他的这五年占领军的感化效果其实并不好,我们在将田单复国时会分析阐述。

以当时的条件,无论这两座城有多么的固若金汤,只要围上一段时间,里面的粮食一尽,自然守军会束手就擒,为什么乐毅在围了一年多城后也许是城里即将粮尽的时候莫名其妙的下令解围?

这道解围命令,是齐国最终剩下一口气的关键原因!

也许他的想法并不单纯。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乐毅像吴三桂那样,既剿匪,又养匪。

两千年后,三桂领兵南下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随后就是三藩耗天下之半。

两千年前,其实历史上,也演过类似的这么一出。

乐毅留给后世的,是一个有能力,受迫害的大忠臣形象,但他当初的种种做法,却真的让人难以不对此人产生极大地怀疑。

乐毅也许很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开始以还打算以未灭齐的借口争取时间,但战争的过程太过于顺利,随着他在齐地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对齐地有了想法。

他的这份心思也并不是引不起别人怀疑,燕国国内很多人都在谈论乐毅的动机。

燕昭王的太子就对昭王说过:乐毅智谋过人,短短时间便连克七十余城,现在剩下两座孤城,却没有办法,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攻取,而是他三年来压根就没有打!

他要靠着我们燕国的军威,使齐国人心服口服拥护他当国王罢了,他现在所顾虑的,是自己的妻子老小还在我们这,您得抓紧想办法,齐国美女多,不久他就该又置办一个家了。

人家太子其实分析的没错,搁谁都会这么想。

不过燕昭王的招法却万分高明,几百年后,刘备也用过这么一次。

燕昭王先是把太子打了一顿,大骂道:没有人家乐毅,咱家的大仇能报吗?忘恩负义的东西!乐毅就是当了齐王,也是他应得的!

打完太子,昭王还将乐毅的家小用王室的待遇进行装扮并派宰相带着一百辆战车护送送到了乐毅处,封乐毅为齐国国王。

多高明的一招,我把你的想法都给你挑明了,不用你说我给你都送过去,把你架的高高的,看你怎么办。

你要是没这想法,你会下死命效忠于我,那两座城还不快拿下来吗?

你要是真有自立这想法,我这样做你将来也会感我的恩。

杜月笙死之前在他儿女面前烧欠条时说的那句非常经典的话:“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家恩的,这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恩要等着他人主动报,千万别去要!

如果你对某人有大恩义,千万要闭紧嘴,并争取忘掉此事。

否则你大概率会有奇祸。

千载无不如此。

做好人,要积阴德。

啥叫阴德?

干了好事不让别人知道,帮了人不让人心里有压力,永远不提这茬。

总结起来,施恩不图报。

天道自然公平。

千载无不如此!

杜月笙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给他的子女们上了最后一课,燕昭王也是如此。

乐毅接到封王的这个烫手的山芋后诚惶诚恐,表示誓死拒绝,燕昭王用他最后的智慧成全了乐毅的忠勇之名。

相比绝大多数的历史人物,乐毅是幸运的,得其主,得其时,也得到了身后之名。

在演完封王这一出之后,很快,燕昭王就死了。

燕昭王这一生,就像一个一直在上涨的股票一样,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燕国的大盘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他虽没有赵武灵王那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雄才大略将赵国的整体实力提了一档,但他却也将一个接手时残破不堪的燕国打造成了一个壮大的北方大国,并最终报了灭国之仇。

燕国中兴之主的离世也正式宣布:乐毅的时间不多了。

因为乐毅问题挨过打的太子继位了,也就是后来的燕惠王。

与此同时,齐国人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墨城中的田单趁燕国即将刮起的政治风暴前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田单,田单本是齐国王室的远亲,在燕围临淄时,他感到了危险即将降临,用铁罩住了车的轴,在别人家车轮子因为逃跑时车太多都挤散架的时候,田单率领家族在高质量车队的保护下于城破之时一路逃到了即墨。

即墨的最高长官大夫早在第一年乐毅围攻即墨的时候就已经战死了,即墨人推选出了撤退高手田单做他们的领头人。

田单一直在等待,他发现乐毅并没有把他们逼得太狠,所以一直也就配合着不投降。

他在等待时局的变化。

这个变化,终于等来了。

(0)

相关推荐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十二: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燕昭王野心勃勃,一心要吞并相邻的齐国,他派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乐毅领兵攻打齐国.乐毅所向披靡,短短五年时间,就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最后,仅剩一座孤城即墨没有攻下了. 燕军把即墨城团团围住,即墨 ...

  • 乐毅半年连下齐国七十城,在只剩两城情况下,田单如何绝地翻盘?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联合赵.魏.韩.秦四国相约五国伐齐,乐毅在半年内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连齐国首都临淄也被燕国军队占领,齐国仅余下莒城.即墨两城,险些亡国. 在这样的大逆风情况下,齐国是如何 ...

  • 第八战:乐毅破齐(6)田单复国

    燕国那边忙着办国丧,齐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即墨民选最高长官田单是一个做局高手,他下了四步棋,每一步都高妙无比,环环相扣. 第一步,田单在燕昭王死后,先是派出了间谍在燕国散播谣言,把曾经大家怀疑的那堆车 ...

  • 第八战:乐毅破齐(4)五国联军进山东

    在得知乐毅带着全世界来讨伐他后,齐湣王还没有觉得恐惧,他认为齐国像秦国那样击败世界联军的机会到来了. 他忽略了人家秦国有函谷关,你有吗? 你虽然也有济水泰山之险,但你可并没有人家秦国的黄河函谷关那么瓷 ...

  • 第八战:乐毅破齐(3)花样作死在东方轮番上演

    整个燕国在经历了子之乱政,公子平内战,齐人劫掠三场大浩劫后,整个国家残破凋敝. 背负着国仇家恨的人往往都会有大志向,燕昭王立志要让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这时有人提 ...

  • 潍水之战:韩信再出奇招,阵斩龙且,大破齐楚二十万联军

    韩信攻陷齐国后,齐王田广逃至高密,并派使者南下向项羽求救.项羽此时正在成皋与刘邦对峙,听到韩信已经攻陷齐国的消息,很是震惊,项羽一直以刘邦为最大威胁,没想到魏.赵.齐三国已经全部被韩信攻克,如此一来, ...

  • 《趣话五千年》第31回,战长勺齐鲁双交兵,论三鼓曹刿胜齐军

    上文书说到,齐桓公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颜料就染布.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要报复鲁国了.虽然管仲不同意,但桓公还是派鲍叔牙为大将攻伐鲁国去了.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在鲍叔牙带领下气势汹 ...

  • 第二十八战:打通河西走廊(3)荡平河西

    武帝看到了霍去病的战果,特别有种本打算让你做小买卖,没想到却让你干上了市的感觉,大喜过望,不仅一路突撸了全部小部落,还大败匈奴主力顺便杀了两个王,而且抢回来了匈奴祭天的"小金人". ...

  • 第十八战:彭城大屠杀(4)英布归汉

    倒戈的诸侯中,第一个骂街的是陈馀. 因为他知道了张耳没死. 陈馀恨死了老流氓刘邦,没见过这路狡诈之人. 我要的是她! 你特么给我送来个她! 当年不被当回事的仇也不记了,愤然与"三县恩公&qu ...

  • 第六十八战:石虎肆虐(1)“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人生四重境界

    开场合讲的故事,通常都是有寓意的 人越多,场合越大,他想表达的政治意味越浓重 话里话外通常都是在扶持或打压某个群体,要么就是他未来想走方向的一个试探. 332年正月,59岁的石勒会见高句丽和宇文部的来 ...

  • 第五十八战:淮南三叛(终篇)有时候,历史要比剧本敢想敢干的多

    诸葛家族比较神奇,司马家族事业腾飞的关键时刻,都在扮演着点炮的角色. 当年丞相在给司马懿带来无限羞辱的同时,也让司马懿在关中干了七年多总督. 司马懿一点没糟蹋的利用这七年时间将关中打造成了自己的铁票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