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真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真(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被并称为八虎骑的曹魏八名曹氏、夏侯氏将领,之前已经讲完七名。今天开始,就将为您讲述这最后,也可能是曹魏政权影响力最大的一名,曹真。

在演义中曹真作为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的牺牲品,被描述成傻瓜一样,智商与人品都遭到极大的贬低,甚至最后被诸葛亮的一封信给生生气死。不过这些都是小说情节,历史上的曹真不仅能征善战,其品行也非常值得尊敬。

曹真重大事件之一——本家之谜

曹真(?—231),字子丹,曹操养子。对于曹真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最流行的观点为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为帮曹操而死,曹操收养其子,视同己出。然而就连曹真的父亲到底姓什么,其实也有不同记载。

第一种说法,即曹真本姓秦的说法的根源出自《魏略》。

裴松之注引《魏略》载: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

根据《魏略》记载,在一次袁术与曹操之间的战争中,曹操为躲避袁术追兵,逃入秦邵家中。秦邵为保护曹操,对追兵假称自己就是曹操,惨遭杀害。曹操为报答秦邵救命之恩,把秦真改姓为曹真,收养为义子。

《魏略》为魏晋时期著名史学家鱼豢所著,与《三国志》一样,是私修史书。虽然鱼豢活到了晋朝,但其始终以曹魏忠臣自居,不认同司马家族,所以通常认为《魏略》的记载比较严谨。这也是曹真本姓秦的说法最广为流传的原因。

第二种说法,曹真本就姓曹,是根正苗红的曹操宗族,出自《三国志》。

《三国志·曹真传》载: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曹真本传开篇第一句,直接给出“族子”的身份认证。既然是族子,当然姓曹。其父之死因也有所不同,乃为帮助曹操招募士兵的过程中被反对派势力杀害。

《三国志》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的最重要史书,可信度与严谨性历来也广受认可。

第三种说法,曹真父亲是曹操的亲信,出自《魏书》。

裴松之注引《魏书》载: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这段史料也可算第二种说法的补充递进,即曹真父亲在帮助曹操募兵时被杀,而凶手则是豫州刺史黄琬。笔者将这段话单独立为第三种说法,原因请注意:全篇没有记载“邵”这个人的姓。到底姓曹还是秦,作者似乎也拿不定主意。

注意这本不是《三国志》写曹魏的部分,而是魏晋时期王沈、荀顗、阮籍所作单独的《魏书》。据有关学者考证,裴松之作注时引用最多的资料就是这本《魏书》,比第一种说法中的《魏略》还高,可见至少裴松之还是很认可这本史书的。

前两种说法针锋相对,第三种说法含糊其辞,实在不好认定。而且要命的是,第一种与第三种说法是被裴松之并列记注在第二种说法即《三国志》原文之后的,等于裴松之也提出了疑问,而没能给出答案。

实际上,还有第四种说法。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件藏品,为清代道光年间在西安出土的曹真碑。据鉴定,这块碑确实是三国时期物品,是曹真的部下们为纪念其功勋与恩德而立的记功碑。碑上文字损毁严重,只有部分内容断断续续残存。

《曹真碑》碑文有这样一句残语:之后,陈氏有齐国,当愍王时伐宋,并其…

这半句话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伐宋,齐愍王通过三次战争灭掉了宋国。那宋国与曹姓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春秋时期宋国与曹国世代联姻,但最后宋国攻灭了曹国。曹国后裔便以国名为姓,这便是曹姓最主要的发源,所以宋国境内有大量曹国遗民居住。

既然曹真碑中记有齐国伐宋,虽然后半句已不可知,但显然是在讲述曹姓人的动向。这句追本溯源之语,表明曹真本家就是曹姓。

好了,四种曹真身世的记载全部为您介绍完毕。您选择相信哪种呢?

先谈个人的观点吧,笔者认为曹真本就姓曹。

首先,在三国时期收养义子虽然不是稀罕事,但是否有血缘非常重要。古人的宗族观念浓厚,正如笔者认为曹操本姓就是曹一样,在人丁兴旺的曹氏宗族,没必要从夏侯氏抱养孩子。这个问题在夏侯惇篇有简要分析,在此就不赘述了。但凡需要改姓的,基本是出于无嗣的担心,如刘备收养刘封,朱治收养朱然。但曹操当时至少有曹昂与曹丕,192年曹植也已经出生,加上曹操除曹真外也收养了秦朗与何晏,而秦朗与何晏压根就没改过姓。曹真后来成名,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力,至于曹操的态度,他其实对每个干儿子都很照顾。总之,看不出曹真改姓的必要。

其次,曹真继曹仁、曹休之后为曹魏帝国第三任大司马,是全国军政第一号实权大臣,曹丕遗嘱中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与曹休共担宗族大任。在曹真的年代,诸曹夏侯们还远未凋零,即便水平不如曹真,找别人顶替也可以胜任,没必要让没有血缘关系的曹真站在本该属于宗亲的位置。就算曹真功勋盖世,仅凭养子身份其影响力也不足以恩泽给曹爽。曹爽能够崛起,绝大部分要归功于有个超级厉害的父亲曹真。曹真如果不是曹氏本家,曹爽绝得不到足够的影响力。

再次,《魏略》中所谓秦邵为曹操挡刀的记载,实在太过细节化与小说化,太过离奇。史料原文的记载曹操为躲避袁术追兵而逃入秦邵家中,对此,笔者实在想不起有哪次袁术能把曹操打得如此狼狈。曹操在与袁术的战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即便被袁术发动匈奴、黑山军、陶谦的联合攻击,也取得了大胜。如果曹操真有落荒而逃的经历,军队必定已被打散,进而遭遇溃败。这与同期战况不符。

最后,笔者无责任猜想,会不会因为秦与曹在某些方言中发音相近,而被《魏略》作者误会呢?已经有一个秦朗,再加个秦真可能性不大,毕竟秦姓在当时不算大姓,这两人却没有亲缘记载,同属两支不同的秦姓家族可能性更低。

综上所述,既然《三国志》与《魏书》都记载曹真父亲是在募兵时被杀,可以互相印证;而《三国志》又与曹真碑文可以印证,那么笔者排除《魏略》中秦邵、秦真一说,认为曹真就是曹操同族,与曹休一样是曹操的子侄辈。当然曹真与曹休谁跟曹操关系更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曹真重大事件之二——利箭射虎,将才初现

古人大多喜欢打猎,既能娱乐放松,又能展示尚武精神,曹操就经常打猎。作为一方霸主,曹操打猎的阵仗自然很大,卫队数量不能少,而且宗族、部下也都会跟随。在一次打猎过程中,树林中突然钻出一只大虎,这虎追着曹真不放,情形非常危险。曹真一边催马飞奔,一边张弓搭箭,回身就是一箭,正中要害,老虎应声而倒。

老虎作为爆发力极强的猛兽,年轻的曹真能够临危不惧,一箭将其射倒,展现出非凡的心理素质。

曹操见曹真如此勇武,觉得这孩子是可造之材,便把他召入虎豹骑任职。

在曹操北征乌桓时间前后,曹真首次得到单独领兵机会,在冀州中山国的灵丘讨伐贼寇。灵丘贼在三国志中仅出现过这一次,所以规模应该不大,可以认为是曹操为曹真安排的锻炼机会。曹真顺利获胜,被封为灵寿亭侯。

根据曹真本传记载,被收养的曹真与曹丕一同成长。之前笔者介绍过,同样被记载与曹丕一同生活的曹休其实比曹丕要大十几岁,所以这种记载实属附会。但曹真的记载则真实性更高。根据相关史料证明,曹休与长辈曹仁的年龄差距不超过十岁,至于曹真,虽然没有相关记载,但曹操北征乌桓时曹丕二十岁,曹真则第一次领兵,年纪应该与曹丕更接近。

此后曹真的记载出现较长时间空档,以曹操征乌桓的207年起算至217年汉中之战爆发,有十年时间未有出战记录。笔者认为,这段时间曹真年纪尚轻,在曹魏第一代将领人才济济的情况下曹操也不急于派曹真出战。作为虎豹骑将领,更多的时候承担着曹操的宿卫任务,所以露面机会不多。

作为曹魏八虎骑的最后一位,曹真历史上的重要性很可能是八人中最高的,而对于这位重要人物的介绍才刚刚开始。本篇主要分析了曹真的身世之谜以及刚出道的情况。至于曹真后续参与的几次重要战役,我们下期继续聊。

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收藏与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论曹操(下)

    论曹操 反面 REVERSE 正面 OBVERSE 文字|郭    深 排版|毛七七 02 名人 高评 ① 其实在<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简短而精炼.原文是:"太祖少机警,有权 ...

  • 书法人物•曹真

    曹真简介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幼年丧父,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 ...

  • 俗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事实上,郭嘉这个人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你要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便是太过于危言耸听了!郭嘉虽然厉害,但是曹操手下人才众多,他并非不可替代,就算他活着,三分天下照样还会是三分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真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真(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真重大事件之六--箕谷之战,击退赵云 魏太和二年(228)正月,蛰伏多年的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主动出击,开始第一次北伐.在整个曹丕时代,魏吴两家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真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真(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真重大事件之三--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大举进攻汉中.曹操以曹洪为主将,曹休.曹真共同随军出征,前往下辩与张飞.吴兰交战.关于下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陈泰重大事件之四--狄道之战 嘉平五年(253)二月,在东兴之战取得胜利的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大举伐魏.五月,蜀汉姜维率军出武都,自石营经董亭进攻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