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第85期:电池取火

编者荐语:目前很多学生物理学习中不进行实验操作,只是在机械性“刷题”,这一现象在毕业年级显得尤为突出,这种“假实验”的恶果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学习物理就必须要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的导向就是在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走向“思维培养”的真正转型。“刷题”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做中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师进行深度实践教学的最佳选择。

为此,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做中学》专栏,给大家推荐的是编者和学生这几年物理课改的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的实验素材可以作为一线教师很好的借鉴资料,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参考资料。

《做中学》专栏主要有以下几个栏目:原创试题、创新实验、现象解析、参考答案、中考链接。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纰漏,还望给予建设性的建议与帮助,谢谢您的不吝赐教。

【做中学】第85期电池取火

   原创试题:小菲同学自制了一个短路引起电路火灾演示仪,取一张口香糖锡箔纸,用剪刀将锡箔纸剪成5mm宽的小条,中间比较细(图1),取出剪好的锡箔纸,将有锡箔这一面朝里弯曲(图2);用手将锡箔纸有锡箔这一面按在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上(图3);.按紧一会儿,就会看到锡箔纸在缺口处先冒烟,然后燃烧起来(图4)。这是由于锡箔是______,纸是______,将锡箔直接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会形成______现象,此时当锡箔中通有较大的______通过,同一根导线上处处电流______,横截面积最小的地方电阻______,根据焦耳定律______,此处产生热量______,温度也就______。当该处的温度达到纸的______的时候,纸就会燃烧起来。
图1             图2              图3        图4
新实验:电池取火
(杨菲)
现象解析:短路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故障之一,由于短路引发电路火灾的实例也为数不少。尽管学生能理解短路的原理和危害,但由于缺乏亲历体验的过程,所以对电路短路造成危害的后果就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口香糖包装纸由锡箔和纸组成,其中锡箔是导体,纸是可燃物,当锡箔中通有较大的电流时就会发热(按在电池两极的手有明显发热感觉)。同一根导线上处处电流相等,横截面积最小的地方电阻最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此处产热最多,温度也就最高。当该处的温度达到纸的着火点的时候,纸就会燃烧起来。
参考答案:导体;可燃物;短路;电流;相等;最大;Q=I2Rt;最多;最高;着火点。

【中考链接】(2004·烟台)16.如图5是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根据学习的物理知识可判断“500mAh”中“mAh”是物理量            的单位。电池中含有汞(Hg)、镉(cd)等多种重金属,电池外壳锈蚀腐烂后会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图左边的图案是一个打“×”的普通的垃圾箱,它告诉我们              。

图5
参考答案电量或电荷量  废旧电池不能扔入垃圾箱
往期推荐:
★【做中学】第1期: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做中学】第2期:蒸气船
★【做中学】第3期:瓶子转轮
★【做中学】第4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做中学】第5期:悬挂法测重心
★【做中学】第6期:易拉罐耍杂技
★【做中学】第7期: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做中学】第8期:筷子提米
★【做中学】第9期: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做中学】第10期: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传统版、改进版、创新版)
★【做中学】第11期:神奇的惯性
★【做中学】第12期:硬币嗖嗖嗖
★【做中学】第13期:小球拉大球
★【做中学】第14期:扎不破的气球、气球站人、纸杯站人
★【做中学】第15期: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做中学】第16期: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
★【做中学】第17期: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中学】第18期:自制简易小喷泉
★【做中学】第19期:大试管中自动上升的小试管
★【做中学】第20期:杯子吸气球
★【做中学】第21期:喝不到的果汁
★【做中学】第22期:倒不出的饮料(水)
★【做中学】第23期:自动浇水神器
★【做中学】第24期:会吞气球的瓶子
★【做中学】第25期:源源不断
★【做中学】第26期:负压的利用
★【做中学】第27期:空气投篮游戏
★【做中学】第28期:吹不散的气球
★【做中学】第29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做中学】第30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中学】第31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做中学】第32期:探究死海不死的秘密
★【做中学】第33期:探究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做中学】第34期:自制密度计
★【做中学】第35期:一漂一沉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做中学】第36期:蜡烛跷跷板
★【做中学】第37期:创意跷跷板
★【做中学】第38期:整理筷子
★【做中学】第39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做中学】第40期:探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做中学】第41期:测量上楼的功率
★【做中学】第42期: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做中学】第43期: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中学】第44期: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中学】第45期:赶不走的“赖皮”小筒筒
★【做中学】第46期:茶叶跳舞
★【做中学】第47期:“变小”的声音
★【做中学】第48期: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做中学】第49期:跳舞的牙签
★【做中学】第50期: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因素
★【做中学】第51期:水瓶琴
★【做中学】第52期: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做中学】第53期:制作简易弦琴
★【做中学】第54期:威风凛凛的空气炮
★【做中学】第55期: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做中学】第56期:影子课题之科学实验
★【做中学】第57期:小孔成像
★【做中学】第58期:自制针孔照相机
★【做中学】第59期:玻璃不如白纸亮
★【做中学】第60期:浇不灭的蜡烛
★【做中学】第61期:奇妙的万花筒和潜望镜
★【做中学】第62期: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做中学】第63期:“折断”的筷子和“上升”的硬币
★【做中学】第64期:失踪的硬币
★【做中学】第65期:水盆里的彩虹
★【做中学】第66期:绚丽多彩的影子
★【做中学】第67期:自制验钞神器
★【做中学】第68期:几度夕阳红
★【做中学】第69期:自制简易投影仪
★【做中学】第70期:自制简易放大镜
★【做中学】第71期: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做中学】第72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做中学】第73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做中学】第74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做中学】第75期:只凭手的感觉来判断温度高低
★【做中学】第76期:绳子钓冰
★【做中学】第77期:蜡烛复燃
★【做中学】第78期:模拟下雨
★【做中学】第79期:打火机气罐制霜
★【做中学】第80期: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做中学】第81期:冷热水不混合
★【做中学】第82期:色素扩散
★【做中学】第83期:瓶子发射器
★【做中学】第84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