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何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相关推荐
-
四大名著有三部齐聚一书,为何独不见《三国演义》?
大家可能听说过郭德纲的相声中,有这么一个段子: "大家都知道呀,关羽.刘备.张飞哥,三个人一头磕在地上,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后来就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了.这个事呀,<红楼梦>里都有记 ...
-
【邰老师陪你读红楼】第四十六讲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薛宝钗来到贾府过头一个生日,十五岁生日,是一件郑重的事情.在古代男子十五岁是束发之年,女子十五岁是及笄之年,过生日就显得比较隆重.王熙凤一早就和贾琏商量,要办的隆重些.后来贾母出资,又摆酒设宴,又搭戏 ...
-
一场由戏曲引发的“危机”:《红楼梦》里的戏曲透露出人物的修养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花了好几个篇幅跟大家一起聊了聊<红楼梦>里的戏曲文化,以及曹雪芹借用戏曲语言来增加行文的艺术色彩,并用戏曲曲目来为情节发展"千里伏线".起到" ...
-
顾春芳:《红楼梦》叙事的戏剧性特征(《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和戏曲关系新探之一)
<红楼梦>小说中大约有四十多个章回先后出现了大量和戏曲传奇有关的内容.这些传奇剧目和典故与小说的结构.情节.人物和主旨大有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全新的思路. 黄 ...
-
顾春芳:《红楼梦》中运用戏曲传奇的意义(《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和戏曲关系新探之二)
<红楼梦>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传奇剧目,对小说究竟有何意义呢?接下来,我们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运用传奇典故的意义. 黄梅戏<红楼梦>剧照第一,传奇剧目的剧情暗伏人物命运 ...
-
《红楼梦》:少年宝玉之烦恼——宝玉到底悟出了什么禅机?
接着读我们的<红楼>. (我一直以为读<红楼>是一种修行,在美的享受之余还可以涤滤心尘,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纯粹,于是我把不同版本的<红楼>放在枕边.放在案头,随时翻阅 ...
-
贾宝玉第一次悟禅,写了一首《寄生草》,细品大有深意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听的是邱圆<虎囊弹>戏中的一折<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 ...
-
贾宝玉喜欢看戏文却不喜欢听戏?并非如此,背后藏着戏曲派别之争
最近的几篇文章,我们一直都专注在<红楼梦>的"戏曲专题"上,并从中发掘出了一系列中国古典著作与<红楼梦>的相关元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红楼梦&g ...
-
《红楼梦》赏析:薛宝钗过生日,为什么要点这出戏?
作者:葛巾 (一)宝玉,一只被胭脂糊住的白马股 女子的人生是从婚姻开始展开的. 最起码宝钗是抱的这个理念. 富养大的女孩宝钗要容貌有容貌,要气质有气质,要才学有才学,却偏偏死心眼地呆在贾家,和那个整日 ...
-
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这里宝钗点"闹五台山"是一出闹戏. 此前贾母让宝钗点戏时,宝钗点一折<西游记>这样的闹戏,正是老年的贾母所喜欢的.但宝玉向来不喜欢热闹戏,不过既然有贾母在场,为了照顾老 ...
-
宝钗点《醉打山门》——热闹只是表面,内里苍凉才是宝钗的真相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那天,点戏是个重头戏,每一句诗词戏词都是伏笔,无一句多余. 因为是寿星,贾母坚持让宝钗先点戏. 宝钗当然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qu ...
-
《红楼梦》当中戏曲文化的烙印:悲剧意识和高度艺术性共存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分析了<红楼梦>一书中"以戏为骨"的现象:<红楼梦>避开了古典作品的套路,以戏曲"为骨". 戏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 ...
-
“热闹戏文”、“甜烂”食物?宝姐姐怕不是...
"热闹戏文"."甜烂"食物?宝姐姐怕不是对贾母有什么误解吧!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