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

■房于和“妈妈班”的学员们。

翔安区新店街道新兴社区有位热心人叫房于,三年多来他在社区里持续开办公益书法国学班,此外还自费前往南靖、云霄等地义务教学。

三年多来,他一直以社区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积极发挥自己在书法和国学上的专长,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童心悦

初衷

妈妈学会了 就能更好地督促孩子

今年57岁的房于是山东人,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从事书法教育近四十年。2010年机缘巧合来到翔安后,他一直居住在新兴社区东方新城小区。

前八年,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天闭门看书、练习书法,与邻里交往较少。2018年被聘为新翔小学书法老师后,他发现,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即使他周末义务帮孩子们“开小灶”,办少年学习班,但很多孩子回到家后,无法自觉每天练习,加之没有家长的专业督促,学习效果并不好。

认真观察身边人发现,带孩子学习的基本上都是妈妈。于是他萌生了办一个“妈妈书法公益班”的想法,“教会了妈妈,她们就能从专业角度,每天陪孩子一起练书法,就能督促他们学习。”房于笑着说,他把办妈妈班的消息发布后,当时报名的妈妈就有七八个。

房于说,在这个班里,他不只教妈妈们书法,每次上课还带她们一同诵读《论语》《道德经》《大学》等国学经典,增强她们的文化素养。“我还鼓励她们,每天早晚各抽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大声诵读一段经典。此外,我还倡导她们要动静结合,有时间我会带她们慢跑、快走或练八段锦。”

坚持

“妈妈班”一办三年多,后又开了“爸爸班”

就这样,这个班一办就办了三年多,共举办了七期,每期的规模从起初的七八人增加到二三十人。开课时间都是每天早上6点,有些妈妈上完课后还要赶回去给孩子做早餐,但大家都风雨无阻,坚持了下来。

有位家住岛内的大姐也是这个班的学员,每次都坚持坐公交或打车过来学习。去年,这位大姐得了肿瘤,化疗期间,担心病房的味道太重,不想让房老师和其他妈妈去探视,但房于还是坚持去探视,并陪她一起晨跑锻炼,引导她积极配合治疗。去年,翔安区举办了一场书法作品展,这位大姐和其他三位妈妈的作品入选了。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除了给妈妈们开课,房于还办了爸爸班,让平时忙于工作的爸爸们也能从国学经典和书法中静下心来,多投入家庭,多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

房于的努力很快就见成效了,很多孩子的语文成绩和书法都得到了提高,家长们都很开心。

热心

受学员邀请,义务去山区教孩子学国学

■房于教孩子们练书法。

除了在社区里开公益班,房于还将公益班开到了百公里之外的南靖、云霄的偏远山区。

为什么要去那两个地方办班呢?房于说,他的学员中有一些来自云霄和南靖,“他们跟我学进步很大,有一次他们问我,能不能去他们的老家为孩子们也办一个班。”

房于当即同意了,2019年7月,他在南靖石桥村的宗祠里办了一个国学传统文化暑期班,定期驱车前往那里教学。跟着他,那里的孩子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会背诵《孝经》等部分章句,还学会了用毛笔临帖。其他村的家长看到后羡慕不已,邀请他去教学。后来,他又去云霄另一个村办了班。“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教。”他说。

除了投身文化教育领域,房于还积极参加日常公益活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需要大量志愿者,到街头站岗、量体温。作为曾经当过兵的热血军人,他也想为社区尽一份力,于是主动报名参加。那段时间,每天早上7点,他都会准时到防控点值班,一直干到下午有人接班,一干就是一个月。

来源: 厦门晚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