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只有一种方式

1

今晚说说前一两周发生一件事情,在端午节假期期间,需要像平时一样更新,恰好当天把上一年一篇没有发布过的文章找出来,刚刚好就是《一个人的生日仪式》,然后我就这样发布出去了。

我并没有说我当天生日,虽然也是端午节假期里但不是发文章当天,结果——所有人似乎都在给我祝福「生日快乐」,给我发红包。

作为行事(xiao)谨(xin)慎(yan)的人其实会非常纠结——搞错了日子,即使是一两天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不过我并没有解释,让人疲惫的事情我并不想做。

2

后来想到虎平老师的《GRE阅读致胜法则:多层结构法》,里面提及一种自然阅读法,是人类天生习得的,是一种「随机搜索」(Random search),受到大脑的局限制约。如:

  • 对不懂的词汇更敏感;

  • 对最后阅读到的词汇更敏感;

  • 对于自己关联的词汇更敏感。

现在网上内容这么多,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阅读的方式,在阅读时候基本是扫射性随机搜索式阅读,瞬间记住了一个一个敏感词汇,眨眼之间就看完了整篇文章,自己好像获得了该要获得的「知识」/「信息」那样。

而这就导致了几乎二三十个以上人都误以为我当天生日,忽略了真正关键真实的信息。

又或许是第一个人看到了随即留言,大家看到敏感词汇又加上前面人的留言遂而进行确认性跟风行为。

3

那么应该怎么办?

第一,可以尝试从电子化阅读渐渐回到纸质阅读,有实验发现人类使用电子工具阅读时候更多是处于「搜索式」阅读,不断地截取敏感词汇;而纸质阅读则更有利于深度思考。这就是我依然不断坚持买纸质书其中一个原因。

第二,可以尝试虎平老师的「多层结构法」,不仅要理解单词和句子语法,还要理解句子内部与各个子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找到各个层级的逻辑体系,取各层级的重点词。强调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是英文阅读的方法,中文也试用。或者在初期练习的时候还可以边看边画出笔记,而这个笔记应该体现层级关系,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系统图等。

好了,看完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你很有可能只不过是随机搜索了一些敏感词汇,至于是否真正有效阅读你自己会知道。就如李笑来说过,真正阅读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精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