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颍水注 》所涉郭奉孝碑、九山祠碑等考略
相关推荐
-
『我醉乡土』于铁江丨博陵与博陵崔氏略考
博陵与博陵崔氏略考 作者:于铁江 博陵县是由蠡吾县分置而来.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设蠡吾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博野县蠡村(今改为里村).东汉建武元年(25年)省陆成县(约今博野.蠡县东南部)入蠡吾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颍上县等考略
A7 别汝又东迳蔡冈北,冈上有平阳侯相蔡昭冢.昭字叔明,周后稷之胄.冢有石阙,阙前有二碑,碑字沦碎,不可复识,羊虎倾低,殆存而已.枝汝又东北流迳胡城南,而东历女阴县故城西北,东入颍水. 蔡冈,在今河南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漯河市、临泉县等地域考略
A6 颍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頟,城东三十里,世谓之大㶏水也.东南迳召陵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师于召陵,责楚贡不入,即此处也.城内有大井,径数丈,水至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沈丘县、太和县等地域考略
A5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上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商水县、项城市等地域考略
A4 颍水又东,㶏水注之,又东南迳博阳县故城东,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王莽更名乐嘉. 㶏水,即今河南商水县南沙河,为颍水支流.[1] 博阳县故城(乐嘉城),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商水县东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临颍县、西华县等地域考略
A3 迳繁昌故县北,曲蠡之繁阳亭也.<魏书.国志>曰: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登坛受禅于是地,改元黄初,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坛.坛前有二碑.昔魏文帝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负黍亭、阳城县故城等考略
卷二十二 ○颍水 A1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室山.<地理志 ...
-
《水经.淄水注》所涉稷下学宫、葵丘等考略
A7 左思<齐郡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伐齐,戊戌,伐雍门之萩,乙亥,焚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濰,南及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 ...
-
《水经.淄水注》所涉利城、东安平城、广县等考略
A3 △又东过利县东. 淄水自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征和四年,汉武帝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 利县(故城),利城遗址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 ...
-
《水经注》里的颍河------《水经.颍水注 》考略
卷二十二 ○颍水 <水经.颍水注 >所涉登封地域等考略 A1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