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说的“昂山素季现象”

昂山素季,一个伟大女性的传奇。她1945年6月出生,2岁时失去作为将军的父亲(被亲英的组织刺杀),15岁随任大使的母亲赴印度生活学习,18岁时赴英国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7岁时嫁一位英国人为妻,一起生活18年并生有二子。直至1988年,因母亲病危,43岁的昂山素季才回到缅甸。

此时,正值缅甸人民发起针对军政府的斗争,受斗争鼓舞,昂山素季于1988年8月26日出席了百万人集会并发表演讲,从此正式步入政治角逐。1988年9月27日,组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并出任总书记。1989年7月,以煽动骚乱的罪名被军政府软禁。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绝对胜利,但军政府拒绝承认结果并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对昂山素季继续实施软禁。直至2010 年11月,其间几经周折,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出面斡旋、美国人出面说和,昂山素季才被释放。

这时的昂山素季,已经是65岁高龄。但斗志不减,2013年6月,宣布竞选缅甸总统。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1150个议席中斩获886席,占比70%,时隔25年后,再次获得绝对优势胜利。但是,由于昂山素季的国籍问题,导致她无法担任总统。总统由吴廷觉(现为温敏)担任,而昂山素季则担任国务资政并兼任外交、总统府、教育部、电力和能源四个部的部长。事业达到顶峰。

说昂山素季是一个传奇,不仅因为她曲曲折折、不屈不挠的经历,而且因为她与西方的微妙关系。由于长期生活在西方并积极投身反对军政府的斗争,昂山素季赢得美国等西方的大力支持。2011年12月1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专程到缅甸会晤昂山素季并共进晚餐;2014年11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与昂山素季会面、热拥并举行联合记者会;2016年9月14日,奥巴马在白宫接见已任国务资政的昂山素季并宣布解除对缅甸的制裁。另外,1991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还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昂山素季,以表彰其非暴力推动缅甸民主化的努力。可以说,这阵子的西方是把昂山素季当作“民主斗士”对待的。它们甚至希望昂山素季领导下的缅甸完全倒向西方,走与中国对抗的路子。

但是,局势并未按照西方制定的路线走。担任国务资政的昂山素季采取了务实的政策路线,对内推动和解和发展,对外强调独立自主。在对华政策上,延续了“胞波情怀”。2015年6月,应中共邀请访华;2016年8月,应中国政府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先后两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8年底,缅甸成立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昂山素季亲任主席。2019年2月,召开首次会议,昂山素季强调建设“一带一路”对缅甸和整个地区有益。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等西方要把昂山素季作为傀儡控制缅甸的企图彻底破产。

这让西方难以接受。于是西方对昂山素季的态度急转直下。2018年9月,加拿大取消昂山素季的加拿大“荣誉公民”称号;2019年,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宣布取消发给昂山素季的“埃利.威塞尔人权奖”。2019年12月11月,昂山素季不得不前往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讯,对有关“缅甸罗兴亚人遭种族灭绝”的指控进行抗辩,为缅甸军方的行为进行辩护。一个曾经的“民主斗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西方控制的法庭以“种族灭绝罪行”接受审讯,怎么看怎么滑稽。关键是,缅甸军方针对的是一个叫做“罗兴亚救赎军”的组织,这个组织在缅甸制造了多次大规模恐怖袭击,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也就是说,缅甸军方的行动是正当的。

西方对昂山素季“前恭后倨”、态度发生180度急转的情况匪夷所思,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对此,我不得不称之为一个现象,也就是“昂山素季现象”。这个现象极具典型性,充分暴露了西方的“双重标准”和丑恶嘴脸。同一个昂山素季,当西方认为需要的时候,就百般吹捧、百般呵护,恨不得将所有荣誉加诸一身;但是,当它们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它们所需要的傀儡、不大听话的时候,便恼羞成怒,各种污言秽语喷薄而来,恨不得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并踏上数万只脚。归根到底一句话,西方支持昂上素季的原因,要不根本不是什么“民主”,而是西方的利益。

2020年1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选择缅甸。其间,昂山素季向领袖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中方继续在国际场合为缅甸等中小国家主持公道。”昂山素季说:“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公平正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国家以人权、民族、宗教问题为借口,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但缅甸决不接收这种施压和干涉。”可见昂山素季彻底看清了西方的丑恶嘴脸,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支持的温暖和力量。昂山素季只属于缅甸,不属于西方。

她,的确是个传奇,足可以担当得起缅甸的英雄的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