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干货!养老机构常见10大护理风险及具体应对措施(经营必知)

编辑:万仁涛;本文参考了部分地方标准及一线护理经验。全文约4400字,建议收藏阅读。图片为编者配图,图文无关

养老机构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误吸、窒息、管路滑脱、触电、走失、心理健康等共10类。以下就这10类护理风险的应对做具体阐述。

1.跌倒

1.1 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1的内容判断跌倒的常见风险因素。

1.2 防控措施

(1)协助老年人改变体位时,宜做到醒后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

(2)应指导老年人穿合体的衣服,不宜穿拖鞋外出。

(3)应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助步器、拐杖等辅助器具。

(4)对使用药物的老年人,应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用降压药应观察血压变化;

使用降糖药应观察有无高低血糖变化反应;

每次使用镇静、安眠药后应立即卧床休息;

使用抗凝药物应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口腔及皮肤等部位)、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使用精神药物应观察意识状况和肌力,更换体位时应按5.1.3.1执行。

(5)沐浴时水温宜控制在39℃~41℃,沐浴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20分钟。

(6)睡前应开启夜间照明设备。

(7)地面应保持干燥无障碍,擦拭地面时应置警示牌。

(8)浴室内应铺防滑垫。

2.坠床

2.1 常见风险因素

应根据表2的内容判断坠床的常见风险因素。

2.2 防控措施

(1)应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老年人易取处。

(2)卧床老年人出现躁动或癫痫发作时,应有专人陪护,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后给予保护性约束。

(3)老年人在卧床状态下,应固定床档;电动床床面应保持最低位,使用后应及时复位。

3.烫伤

3.1 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3的内容判断烫伤的常见风险因素。

3.2 防控措施

(1)使用热水袋,不应直接接触皮肤,水温应低于50℃。

(2)使用各种热物理治疗仪器时,应按说明书要求,保持安全有效距离。老年人出现谵妄、烦躁不安、不合作时,应有专人陪护下进行治疗。

(3)药物热疗时,应观察皮肤颜色并询问其感觉。

(4)暖水瓶放置位置合理,并有固定装置。

(5)管饲喂养前,流食温度控制在38℃~40℃,应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6)进行灌肠时,应按照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测量灌肠液温度。

4.压疮

4.1 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4的内容判断压疮的常见风险因素。

4.2防控措施

(1)充分认识压疮的易发人群和易发部位

①压疮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长者。

②压疮多发于骶骨、臀部及双侧肩胛骨等骨隆突处。

(2)观察长者皮肤颜色、质地(软硬)、温度变化情况,掌握压疮严重程度

①压疮Ⅰ级,皮肤变红:即皮肤变红的部位,压之褪色。

②压疮Ⅱ级,皮肤发紫:即皮肤发紫的部位,压之不褪色。

③压疮Ⅲ级,皮肤出现水泡:即皮肤呈水泡的部位,说明表浅层组织下的坏死。

④压疮Ⅳ级,轻轻触摸皮肤可感受到皮肤的温度和质地。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3%,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

(3)勤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①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

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作用。

③坐轮椅的病人可在足底放一个海绵垫,臀下软枕(垫)或海绵垫,每15—20分钟变换重心1次,应阻止病人长时间坐轮椅(2小时以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病人站立,行走10分钟。

④搬运卧床老年人时,应采用双人及以上人员搬运法,或采用提单式、过床易等搬运法。

(4)保持床褥、床单清洁干燥

①卧床病人的床褥要透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卵窝形为佳)、高密度海绵床垫,床单应为纯棉,另外在床单上可铺一条纯棉浴巾,便于更换。

②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无杂物。

③气垫床充气软硬要适度,过度充气反而可使皮肤受压增加。

④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应防止拖、拉、拽,以防损坏皮肤。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①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

②观察老年人受压处皮肤情况,不应按摩局部压红皮肤,宜应用预防压疮敷料保护皮肤。

③对易出汗的腋窝、腹肌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为防止皮肤损伤可在局部扑婴儿爽身粉。

④大便失禁者,及时洗净肛周皮肤,涂上婴儿爽身粉,即可有效防治肛周和会阴縻烂、湿疹。

⑤小便失禁者可使用高颈透气接尿器,但禁止使用封闭性容器,如塑料袋。

⑥用热水袋热敷时,水温应在50℃,并用毛巾包好,热敷时间30分钟,应经常观察热敷部位皮肤情况,不能长时间在一个部位热敷,以防烫伤。

⑦用冰袋降温时,冰袋应放在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处。冰敷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放置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冻伤。

(6)增进长者营养,提高皮肤弹性及抵抗力。

①多食用高蛋白食品,如豆类等。

②多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豆油、菜籽油等,有润肠功效,利于缓解便秘。

③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

④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瘦肉、动物内脏、新鲜蔬菜等。

⑤多食果汁、新鲜水果、果酱、蜂蜜等刺激肠蠕动。

⑥多喝水、饮料,以免大便干燥。

⑦必要时少食多餐,以利消化吸收。

⑧凡伴有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病人,宜多食用酸奶。

(7)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①压疮早期皮肤发红,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可好转,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②及时治疗和护理易发生褥疮的疾病 如偏瘫、截瘫、肺气肿、硬皮病、臀裂、烧伤、皮肤擦伤的康复护理及治疗。

③对于长者臀部发红的,给予臀部皮肤轻柔按摩并用护肤膏等药物保护皮肤。

④经常为卧床长者做背部及腰骶部位按摩,做好皮肤护理。

⑤经常给长者更换、晾晒衣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⑥常为长者更换体位,保持局部干燥,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压。

(8)要做到七勤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5.误吸

5.1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5的内容判断误吸的常见风险因素。

5.2防控措施

(1)进餐护理要求

①护理老年人进餐时,应以松软的食物为主。

②对评定为Ⅲ级、Ⅳ级、Ⅴ级吞咽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应遵医嘱进食或给予管饲饮食。

③应保证老年人在清醒状态下进餐,进餐时应取坐位或半卧位,颈、胸、腰部骨折或手术等不能采取坐位的患者,可采取侧卧位。

④老年人进餐时应保持安静,不宜讲话,进餐速度不宜过快,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进餐。

⑤年人进餐后应保持原位30分钟以上。

⑥出现一侧舌肌瘫痪、失语能够吞咽的老年人,应协助进餐。

(2)管饲护理要求

①管饲喂食物前,应给老年人翻身、吸痰,无禁忌症时床头抬高不应小于30º,喂养后30分钟内不宜吸痰、翻身、降低床头。

②喂食物时饮食入量应从少到多、速度不宜过快,顿服前后给予温水冲管。

③喂食物前应确定胃管在胃内并观察胃潴留量、颜色、性质。

④胃潴留量大于100ml,应遵医嘱暂停管饲喂食。

⑤持续管饲喂养的老年人,翻身、吸痰时应暂停营养液滴注。

6.窒息

6.1 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6的内容判断窒息的常见风险因素。

6.2 防控措施

(1)进餐护理应按前述进餐护理要求执行,管饲护理按前述管饲护理要求执行。

(2)对评定为Ⅲ度痰液粘稠者或不能自行咳痰的老年人,应及时吸痰,定时予以翻身、叩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3)卧床老年人出现呕吐时,应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吸净口腔内食物。

(4)给老年人服用药物或静脉用药时,应观察药物反应,有无喉头水肿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5)有窒息风险因素者宜床旁备好负压吸引装置。

7.管路滑脱

7.1 常见风险因素

可根据表7的内容判断管路滑脱的常见风险因素。

7.2 防控措施

(1)应观察管路位置,固定牢固,标识明确,定时进行评估。

(2)发现管路扭曲、移位、堵塞、打折、受压时,应及时给予妥善固定。

(3)应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发现异常应及时给予处理。

(4)应检查置管长度、管路衔接处有无松动及液体外渗。

(5)老年人翻身、排便、转运时应妥善固定管路,防止牵拉。

(6)老年人出现谵妄、烦躁不安、不合作时,应有专人陪护,并经告知老年人或家属后给予保护性约束。

(7)对使用机械通气的老年人,气囊压力应保持在25cmH2O-30cmH2O,出现躁动时应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8.走失

8.1 常见的风险因素

8.2 防控措施

(1)防止老年痴呆老人主动开门跳窗而走失。宜安装阻门器、安全护栏。

(2)公共区域应设置监控、宜为重点老人佩戴具有定位功能的产品。

(3)经评估易产生走失可能的老年人,应给予佩戴“联络卡”并在衣服里缝上联络人信息,以防在走时候被人发现联系家属或机构。

(4)日常管理中,易走失老年人信息应在门卫室内张贴,严控该老人独自进出机构;护理人员应将该老人控制在视线范围内。

(5)应建立完善的门卫和值班度制,包括老人的出门证制度及门卫登记制度,防止老人走失。

(6)一旦发现该老人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私自走出院5-10分钟时,本区域责任护理员、护理照料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内外出寻找老人,重点是大门口附近的院内和相近的几条路。

9.触电

9.1 常见的风险因素

9.2 防控措施

(1) 插座等更换成有儿童保护功能的,并尽量不摆放在明处,让家电远离水源,防止老人因为喝水、洗手等行为发生的漏电伤害。

(2) 电闸要采用有保险开关的,保证短路后立刻断电。

(3) 对于各种家电,进行通电检查。有伤人风险的宜远离老人的日常生活区域,并做好防护,未使用时间拔下插头断电。晚间巡视需重点审查。

(4) 电源线宜安装在离地面40公分位置。防止老人自行清洗洗衣物,忘记关闭水龙头,导致地面漫水发生危险。

(5) 定期检查老人常活动及触碰地区的电线、插头及电器是否有破损、老化。

(6) 加装插线板,应考虑放置到老年人不易接触到的位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插线板,宜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7) 在浴场(室)等潮湿的公公场所,应有特殊的用电安全措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人体不触及用电产品的带电部分,并当用电产品发生漏电、过载、短路或人员触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10.心理障碍

10.1 常见的风险因素

10.2 防控措施

(1) 注意观察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发现不良情绪及时干预,应由专业心理医生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2) 安排多样丰富的社会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接触外界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获得社会支持。

(3) 对有自杀自伤倾向的老年人,应安排接受过精神卫生培训的专门护理人员提供看护,护理这类老年人的场所环境中应无火源、利器,发生老年人无法自控的紧急情况应采取保护性约束,并及时安排转诊到专业医院处置。

最新版《养老产业政策大全》火热销售中!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