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描写枇杷的诗词
相关推荐
-
枇杷 | 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宋代赵佶<枇杷山鸟图>对开是清代乾隆御题诗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枇杷,是蔷薇科常绿乔木枇杷树的果实,又名金丸.卢橘.卢桔.枇杷树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寇宗<本草衍 ...
-
《江右风雅》乙未集收卢象贤诗词
<江右风雅>乙未集收卢象贤诗词 次韵仰翁乙未宜春年会迎客诗 沩仰灯传万叶开,吾停槛外只衔杯. 昔贤未便乘风去,寒族闻曾夺锦来. 也拟登临寻月窟,正宜浴咏近春台. 老仙招得人如许,待听诗声动 ...
-
人文情怀|登重庆枇杷山(外五首)文/刘风(韦国峰)
登重庆枇杷山有感 文/刘风(韦国峰) 长江大浪舞轻舟,水涨船高顺势流. 喜看河中驰小艇,乐观岸畔起新楼. 骚人赋韵同吟酒,雅士作诗共咏秋. 开卷有益得秘授,弘扬国粹品质优. 赞桂林 文/刘风(韦国峰) ...
-
描写河堤风景的诗词 描写风景的诗词
[描写河水风光的古诗词]作业帮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七)象征、联想、抑扬、借古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七)象征、联想、抑扬、借古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六)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六)观察角度的变化 [观察角度的变化]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五)色彩渲染
色彩的渲染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四)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三)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二)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 ...
-
【古典诗词描写技巧】(一)烘托与对比
烘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
-
描写物理的诗词欣赏,有关物理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物理的诗全集
<新水令_乐道老来方>范康 乐道老来方知幼时非, 急省悟半途之际. 明明的添寿算, 暗暗的减容仪. 白发相催, 全不似少年日. [驻马听]日月如飞, 急急光阴如逝水: 去年今日, 看看故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