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自驾之-—大垴天路
6月12日,自驾大垴天路。
大垴路东起车佛沟,西至大垴北洼村,全长十三公里,有效路面宽六点五米,呈十六个“之”字形,从山间盘绕直到山顶。共计投入资金和以工代账粮棉布折合人民币二十二万二千元,投工十六万五千个,开炸坚石二十六万二千立方米。

大垴天路,俗称林州最美山路,这条崎岖的山道也是摄影人的青睐。都说这是最险、最美的路,他们形象地称这里的路为“九盘十八路。
这是一条通过全村人4年的努力,整整挖了48万土石方,用铁锹和锄头开辟了一条及其陡峭的山路。
这条奇险秀美的天路蜿蜒一直到大垴村,这里古称九连山,四面均为悬崖峭壁。一边是紧贴山体,一边是悬崖。

大垴村也是自驾、摩托车、骑友最爱的路线。
今天我们向大垴村出发。

进山路景,在森林里穿行,原始的乡野气息。


山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
路边野杏金黄,还有山核桃、梨子,我们停车准备摘果,可惜够不到,只能远观。

野杏金黄,酸涩,难以下咽。

拍美景。



盘山公路陡峭,路面很窄,仅够一车通行,偶尔有错车的空间,错车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
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悬崖峭壁,路边有的用石头垒了边,有的啥也没垒,万丈悬崖的山路,看的头发晕,小腿打颤。
老司机才敢开车,我只敢坐车。
我忙着拍美景,领队和队友们上车后一溜烟开车跑了,任我大声呼喊也没停下,一会儿就不见踪影。
天哪,你们想把我丢在大山里喂狼吗?
上了后车追赶,追上后,看见领队也停车了,终于发现把我丢了。
要是独自丢在大山里绝对是走不出来了。

上山途中,路遇山民问路。
山中能遇到个人都是幸福的事。。


细雨蒙蒙,雨雾缭绕,看不见景色,汽车缓慢上山。

团员的车胎没气了,换胎。
换胎成了欢乐插曲,车主高兴欢唱,太喜庆了,大家乐的大笑。

留个纪念,有意思。


路边的野花不能采。

看他高兴的。
安徽自驾游的徐总和随团导游大美妞 。
一路辛苦驾驶,细心导游,完成了愉快的行程。
谢谢两位。

询问山民—云中客栈在哪里?

山路弯弯,崎岖陡峭。
到达云中客栈。



这是大队书记家办的云中客栈。


云顶老宅。

高山关帝庙,浓浓的中国风。


关帝庙大门。

门神贴起来,大鬼小鬼进不来。

高山树花,开的热烈。



石头、泥巴老宅,沧桑的感觉,已经废弃不住人了。


石头老屋和石碾。


石碾,古老的农具,只有在大山里才能看见。

老宅女主人,大队书记的老伴,云中客栈女主人。


山花和老宅。

浓雾锁山



团友们登山。



队友在山上寻的石猪两个,是爱情💏猪组合,惟妙惟肖,队友如获至宝,开心极了。

山花烂漫。





下山回到客栈,女主人已经做好饭了。

河南乱炖。


大垴村支书家吃烩菜,烩菜是河南特色土菜,所有的菜放在一锅里烩熟,有肉、土豆、豆腐、粉丝、辣椒、包菜、豆角、蒜薹。
味道不错,好吃,吃了两碗,压惊壮胆。



吃的津津有味。



自驾大垴天路,到达云中客栈,吃地道河南农家大锅一锅煮烩菜。
一排蹲好,大碗吃饭,只有村干部才能这样吃饭嗷。
香不香?喷喷香![呲牙]

第一、第二是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后面是妇女主任。[呲牙]
大队会计蹲的远,不敢和书记平起平坐。
客栈女主人的婆婆,92岁了,身体很硬朗,大山里养人啊。


山顶远眺大垴村。
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住在这么遥远的高山里,祖先是躲避战乱?亦或私奔?

大垴村是林州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最后一个通电、通讯最晚的村落。
远眺大垴村,网上查找了大垴村图片。


云中山路


登高俯瞰盘山公路。

下山之路。
惊险之路。
团友们合影,留下难忘回忆。


壮观、危险的大垴山路,再看一眼。
惊险的自驾之路。

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
横峰侧岭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被历史地理学家称为“天下之脊”?
太行山的精神—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精神!
自驾四天,欣赏太行山美景,太行山精神永远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