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 | 六病还是八病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六病还是八病

文字/忆忘   图片/来自网络

从表到里,误治或者传变,先是说热入,表邪入里,传阳明,阳明是最里位,无所复传意味着只能往外往表传变,所以这个理论不完全是入里而死的,反而是格逆出表而死。这是个严重的误会问题。比如素问中的七传者死,也与这个过程同类。首先两个死证,一个厥阳,一个厥阴,要完全分类的话,六病是不够的,既然有厥阴病的标榜,就得有厥阳病,但是没有,厥阳病在宋本伤寒中混入了厥阴病,寒热两类死证混为一谈,是否应该?

先看下素问的七传者死:

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盛痹不仁肿病,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1

第一阶段:外感,或夹杂风寒湿邪 汗法可治;

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2

第二阶段:表邪入里,咳嗽上气--肺痹:咳逆兼表邪;

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3

第三阶段:继续入里:结于胁下,胁痛呕吐;

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4

第四阶段:里热津亏、水热兼表,甚至小便不利黄疸;

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5

第五阶段:病入下焦,小腹痛或结块,小便白(蛋白尿),相当于现代的肾病、肾衰;

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6

第六阶段:表里俱急,瘛疭,类似血痹虚劳伤精之后,循环系统功能的受损、心衰;

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7

第七阶段:表里俱急的基础上,倒春寒或者又受了外感(发寒热、咳嗽),心肺俱衰,多器官衰竭,不治。

所以并不是入里即死,而是入里内伤之后,热厥或寒厥,表里俱病而死,不是热厥就是寒厥。

伤寒论里面两大类死证,一种是热厥,一种寒厥,最后全被厥阴病篇收编,这显然是宋本的错误。从而本来应该出现七大分类,结果只剩下六类。所以六经的三阴三阳是不完全分类。

从表里观开始,到第三类出现表里俱病的少阳病,少阳病已经存在里位太阴的问题,除了血弱气尽,还有比如默默不欲食或者下利或者呕,都是无法脱离太阴病的要素,里位的水证和胃虚纳差里寒。因此第三类是合病类型的展开。里位合病阳明太阴,表位合病中风。

从完全分类的方法上讲,到这里就可以按下暂停,也就是先得出了三类:表、里、表加里,再乘以二就变成六。这个二,可以用寒热或者虚实去分类,但是表里先后已经包含了寒热问题,剩下的只能是虚实。所以少阴病是相对于太阳病、太阴病在表或在里而更虚;那么里热的津虚证热燥是阳明,如果兼胃虚就变成了少阳病,如黄芩汤。如果理解了三阳合病,这个里热而胃虚兼饮的少阳,本不是问题,反过来说,唯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三阳合病。

如果列出了厥阴,就应该有厥阳,只讲寒厥死证,不讲热厥死证,是不完全分类。六经病因此失据,厥阴篇将热厥寒厥混为一谈,明显是为了附会六经所作。参考脉经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篇,可知阴阳竭尽包括热厥寒厥两类,伤寒论厥阴病篇混在一起。

其次,太阳中暍关乎三阳合病的定义,最终应该是八类。而三阳合病中的少阳、阳明是无争议的,有争议的是合病太阳病,是不成立的,只能是合病太阳中暍,而中暍不是太阳病。三阳合病是没有太阳病的,否则应不忌讳发汗。主要问题是六经病分类不全,痉病和湿病都属于合病,而太阳中暍不是合病,是单独的一类证型,因此伤寒论基础疾病分形至少是八类,而不是六经。

还有个问题是,厥阴病和少阳病无关,没有对称关系,而与少阳病进行表里寒热虚实类比对称的一类,如泻心汤类等,勉强可以称为“类少阳”或类厥阴,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议,因为伤寒论也没有进行定义。所以一旦进入到合病类型,分类就显得不够了,没有完全解决。所以用类厥阴去对称少阳病也好,还是不定义也好,都显示三类问题的复杂程度,是高阶的辨析方式。所以很多人都会意识到六经病没有完全分类,但是没有讲清道理。

因此从定义内核上去解析是唯一的出路,也就是表里、寒热、虚实的组合问题,而不是去追究六经病是否完美,至于把六经病当成完美分类的,至于躺在经脉上的、运气上的,只剩无言以对,那些还在坚持六经病是经络的,不值一提。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学习伤寒很难? 那翻译成你能听得懂的白话文呢?

    本 期 导 读 仲景认为,人体疾病可以概括分为六经八纲之病.何谓六经八纲?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的五个不传之秘 欲做 ...

  •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何为坏病 &l ...

  • 灵素之问 | 六经改构《伤寒论》

    原创忆忘 腔调中医 昨天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六经病欲解时的唯一价值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9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太阳病欲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灵素之问 120个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靠的不是想象力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20-09-07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临证六要素—六要素图景的建立与三阳合病(四)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20-06-23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论杂病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7-16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推陈致新与六要素层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5-08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