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的氨纶即将迎来产业升级红利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英文名称为Spandex,译名"斯潘德克斯"。氨纶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广泛应用在为满足舒适性要求需要可以拉伸的服装。
由于中国氨纶产业供需矛盾,导致氨纶产业始终处于供应过剩的窘境。本文将梳理氨纶产业全球市场现状,并且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氨纶产业发展契机。
据平头哥调查,中国是全球氨纶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氨纶产能占到全球的72%左右,较排名第二位的日本7%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寰球聚氨酯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氨纶市场规模在120万吨左右,未来仍有较大的新增氨纶生产装置,预计2019年全球氨纶的生产能力有望达到140万吨左右。
图1:全球除中国以外的氨纶生产企业统计(单位:千吨)
图2:全球氨纶产能增速对比
根据中国的氨纶产能增速来看,中国氨纶在过去10年中秉承着持续增长的趋势,过去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9%左右。但是,随着产能的高速上马,中国氨纶产业出现严重供需失衡,并且产业升级也导致部分产能陆续退出,2016年至今约有7.14万吨氨纶产能退出市场。
图3:中国氨纶生产企业统计(单位:万吨)
对于目前最新情况来看,虽然有部分产能退出,但是中国氨纶生产能力还在缓慢增长,2019年约有10万吨氨纶新增产能释放,2020年约有6.5万吨氨纶将释放。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导致氨纶产业供需矛盾始终突出,从而抑制了很多拟在建的氨纶生产企业。
图4:2020年拟在建的氨纶企业统计
目前中国氨纶的企业约有30多家,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及山东等地区,其中浙江是中国最大的氨纶生产省份。平头哥调查,目前中国氨纶的行业集中度约在62%左右,其中还有众多小规模装置还在运行。但是,随着大规模装置的上马,小装置受到成本的考验将逐步退出。
图5:中国氨纶全国主流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氨纶主要用于服装纺织行业,约占到总消费量的90%及以上。由于氨纶面料最大的优点是弹性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拉伸5-8倍,并且长时间不老化。但是,氨纶也有相对缺点,就是不能单独织布,需要与其他面料混织,氨纶的使用比例约在30%-10%,在织物中加入少许氨纶就能改善织物性能,提高织物档次。从纺织服装的分类来说,圆机和经编主要用于针织内衣、袜子、运动服、泳衣等;包纱主要用于休闲服、牛仔裤等;花边主要用于装饰花边、松紧带。
图6:中国氨纶的消费结构
平头哥发现,近几年氨纶的出口量在不断上升,2009年出口了2.4万吨左右,2019年出口规模达到了5.7万吨。从全球氨纶的消费量数据来看,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低速稳步增长,2012—2018年消费量的CAGR为3.1%。
图7:中国氨纶的供需增速
平头哥发现,随着消费观念转变及消费需求升级,氨纶在下游纺织品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际需求持续增长。实现全面国产化后,氨纶纤维从“贵族纤维”走向平民化,产品价格下降也推动了氨纶需求加速增长。
此外,氨纶产品由于其特有的弹性和不断丰富的差异化功能,目前暂时没有性价比相似的替代产品,因此我们把氨纶分为裸纱、包芯纱、包覆纱三个种类。由于泳衣、内衣、外套、袜子等细分领域产销量的数据无法获得,只能按照销售金额(忽略价格的影响)的增速来测算,2015-2018年氨纶裸纱(泳衣+内衣+运动服+家纺)、氨纶包芯纱(绷带等医疗用品)、氨纶包覆纱(外套+袜子)的CAGR分别为12%、14%、5%,因此综合增速约为7%。
此外,氨纶的下游应用正由单一的织物向卫生医疗领域(绷带、创可贴、护膝)、军需装备(飞机安全带)、汽车等领域拓展。氨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张,也将带来氨纶的需求增量,平头哥预计未来氨纶需求仍能保持6%-8%的增速。
平头哥认为,随着人们对穿衣品质的提升,特别是高品质轻量化、舒适感的提升,未来成为了纺织业的主要方向。所以,平头哥预测,消费升级带来的纺织品中氨纶添加比例的增加是一个趋势,预估未来纺织品中添加比例呈现由3%至5%的升级,而部分高档衣服的添加比例有望提高至10%左右,个别如塑身衣的添加比例有望提升至20%左右。
所以,平头哥预测,未来中国的氨纶消费增速将呈现产业升级带来的提速,预计2020年中国氨纶的消费体量将超过200万吨。
另外,中国氨纶产业自身也在不断升级,产品品质向功能化、高端化、高性能化演变。平头哥认为,目前通用型氨纶的比例超过90%,产业升级空间巨大,未来产业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造成行业的毛利率提升,中国氨纶产业即将出现因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面对此红利,你准备好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