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清:成吉思汗灭金“遗言”问题及相关史事新论——文献、文本与历史丨202108-52(总第1749...
相关推荐
-
首个被“木驴”处死的人,遗言让后代报仇雪恨,其孙建立最强帝国
沈彬有诗言:"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世人常言莫被仇恨蒙蔽双眼,然殊不知,仇恨亦是一种力量.卧薪尝胆,报仇而归,此等人乃有大毅力之人也. 在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中,刑罚文化 ...
-
窝阔台将拖雷的三千人划给自己儿子阔端,阔端却和拖雷系关系亲密
中原汉王朝新皇帝可以惩罚犯法宗王,吞并他们的封地,削除他们的爵位.但这一套在蒙古帝国是行不通的,蒙古元朝的分封制度源自游牧民族的家产分配习俗,整个国家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家族的共同财产,可不是皇帝一个人说 ...
-
郭靖的历史原型,为蒙古设计出灭金蓝图,曾跟随成吉思汗横扫中亚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信条的忠实践行者,<射雕英雄传>男主郭靖的形象深入人心,堪称大侠的典型代表.其实,郭靖在历史上并无其人,而是由金庸先生综合多位 ...
-
南宋亡国的战略失误——联蒙灭金,自取灭亡
南宋建立105年后,公元1232年,蒙古派遣王檝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金,南宋也派邹伸之为使者前去,双方达成协议,灭金后蒙古将河南地区归宋.宋朝大臣们大都赞同,以为此举可洗靖康之耻,收复河南之地.只有兵 ...
-
宋金战争最后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史事纵览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人物.故事都源自正史,力求客观理智,有益于人. 公众号 来源 | 头条号深夜聊斋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
-
尴尬的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有四个原因
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 晋国假意向邻国虞国"借道",声称要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也会跟着亡国,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便是虞.虢两国的关系 ...
-
北宋“联金灭辽”的教训在前,为何南宋还要“联蒙灭金”?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为何不长记性?...
众所知周,南宋亡于蒙元. 于是,南宋理宗一朝的"联蒙灭金"策略,成了很多人追责和泄愤的靶子. 如王夫之所言,"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距离北宋&quo ...
-
南宋名将灭金报仇,他爱民信佛,当时地位不输岳飞,他是谁
<全宋文>记载孟珙撰写文章:"使世人知暴其势力者,虽死不能安其宅,而务德厚生,虽千古犹一日也,可不鉴哉." 这篇文章名叫<三嵎山勿剪亭磨崖碑>,在此文中,孟 ...
-
蒙古趣史 95.灭金的理由
虽然大家心里都渴望去金国抢一把,或者入主中原,但是也不能那么露骨.当年小日本再不要脸,脏水还都往中国身上泼. 所以,要去伐金,还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成吉思汗登上高山,祈天之助,解带置项后,脱其衣纽 ...
-
唇亡齿寒:“联蒙灭金”是南宋在外交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误?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他在临终之前叮嘱子孙们说:金国的重兵全部驻扎在潼关一带,占有地形之利,难以快速攻破.如果蒙古能借道于宋朝,那么就可以由唐.邓进军直捣金都汴梁,攻灭其国.成吉思汗断定&qu ...
-
南宋联蒙灭金无大错,金国已无“唇”的地位,孟珙对时局评价准确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宋蒙双方联手围困蔡州,最终一战灭金,宋军由江海.孟珙率两万余宋军,自京湖地区北上攻取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金末帝死于乱兵之中,金国的灭亡,宣告了蒙金战争的结束,也宣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