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食疗系列——痰湿咳嗽

咳嗽食疗系列(一)为大家介绍了“川贝炖雪梨”,适合风燥和风热咳嗽,系列(二)则 介绍了“双花杏仁茶”和“生菜冬瓜粥”,主要用于痰热咳嗽。今天,系列(三)准备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痰湿咳嗽的临床表现和两款实用的食疗。

怪不得这么多的人选择了Soul 广告

痰湿咳嗽的临床症状

展开剩余79%

病因病机:多见于素体脾虚气弱的小儿(易伤风流涕、乏力、面色唇色偏白,四肢不温、大便完谷不化等),因外感风寒之邪,久咳入肺,寒凝湿聚,痰湿内生;或饮食生冷之物,或腹部受凉,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滋生痰浊,上犯与肺,内外合邪,致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主要表现:咳嗽,痰白清稀而量多,夜间和晨起多见,流清涕,恶风怕冷,口不渴少喝水,乏力少动,唇面色白,咽不红不痛,胃纳差,大便偏稀,偶带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白腻或 白厚。

陈皮茯苓白果汤

材料:

陈皮5克、茯苓15克、白果5个,生姜3块。

方法:将所有材料清洗一遍之后,加水约500ml,泡20分钟之后,煮沸约40分钟即可。

Tips:白果小毒,用量不宜过多,1岁以内小儿不宜食用,本汤只需喝汤,不需要食用白果。陈皮味浓,部分不喜好此味的小孩可减量到3克。

汤解:本汤具有驱寒止咳,健脾化痰的作用。痰湿咳嗽乃标实本虚之证,标为寒湿之邪,本为肺脾两虚,所以,治疗上最好能驱寒祛湿,又能补益肺脾。陈皮茯苓白果汤中君药——白果:性平、味甘、具有敛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臣药——陈皮和茯苓是中医理气化痰名方“二陈汤”改良而来,陈皮味苦、辛,性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治疗寒湿之痰的良药,茯苓味甘、淡,性平,可以健脾利湿。佐药——生姜,味辛、性温,能发散寒湿,止咳止呕。本汤中白果、陈皮、生姜合用驱寒止咳化痰,攻邪之用;白果加上茯苓,敛肺健脾,补虚之用。全汤攻补兼备,十分适合平素脾虚体弱,咳则缠绵难愈,甚至一咳即喘的痰湿型咳嗽小患儿。

炒薏米淮山芡实粥

材料:炒薏米(炒薏苡仁)、淮山(山药)、芡实各20克,大米100克。

方法:将所有食材清洗后,熬成粥即可。

Tips:一岁以上小孩食用,可适当加盐调味。也可使用煮好的瘦肉水代替清水熬粥,这样味道会好些。炒薏米和芡实较硬,对于咀嚼能力较差的小小孩,适当煮久煮烂一点,方面小孩食用。

粥解:薏苡仁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一般用于痰热证或湿热证,但是经过炮制的炒薏苡仁则是属性偏温的,有温中健脾,温化痰湿的作用。山药芡实是常用的药食同源的材料,主要起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本粥性温,有健脾胃,祛寒湿的作用。将本粥作为主食,能辅助治疗痰湿咳嗽,巩固患儿的脾胃,减少痰湿不断生成。

结 语

痰湿咳嗽是小儿咳嗽病中后期最常见的一种证型,病情时有反复,迁延难愈,很多患儿咳嗽并不严重,或仅是有一口痰在喉中难以咯出,其他方面与正常小孩无异、但是一到晚上就会咳嗽增多,甚至眠时喉中有痰鸣响声,许多家长为此甚是苦恼,以上两个食疗或许能帮到您。此外,除了医生的治疗建议外,平常的生活细节还是很多需要注意的,例如:不吃甜食和生冷之物,晚餐不可过饱,不吃宵夜,更不宜睡前喝奶(实在戒不掉,就减少奶量,冲稀奶粉)。如果是夜间咳嗽增多,但是以干咳无痰为主,这有可能是阴虚咳嗽;或是夜间咳嗽增多,痰鸣之声来自于鼻腔,平素有鼻炎病史,晨起喷嚏流涕不断的,有可能是鼻炎引起的咳嗽;此两种情况不属于痰湿咳嗽,不适合使用今天所介绍的食疗。

专家介绍

邓健,小儿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病特点,临床上常使用经典方药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疾病,主治发热、咳喘、厌食、免疫性、风湿性疾病。获“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