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里的歌者

地下通道里的歌者

作者:李广生

马坡路口地下通道里经常传出歌声,曾去探访过一次,好像因为时间不对,没有发现歌者。昨天出去吃饭,又路过那里,又听到歌声,而且看到入口处有几个人。一个老人坐在马扎上拉二胡,一个中年女子站在他的对面,拿着手机,戴着耳机,似乎是跟着手机里的伴奏引吭高歌。唱得非常一般,甚至连一般都算不上,跑调得厉害。看了一会儿,想趁着她休息的时候和她聊聊,但一直没得机会,她很投入,一刻不停。

正要离开,忽听到地下通道里面又传来歌声,声音很大,像是使用了音响。沿着台阶走下去,地下通道里没有行人,显得很空旷,脚步发出很大的回响,有点阴森的感觉。走到尽头,地下通道拐向另一侧,又一条幽深昏暗的通道。在通道的中间,隐隐约约的看见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她手持话筒,背对着我,正在唱歌。走上近前,是一位女性老人,个子不高,腰板挺直,唱的很认真,而且唱功不错,是我以为的不错。

静静地站在旁边听她唱,看着她那苍老的面容随着歌曲的旋律变化着表情,看着她一丝不苟的样子,心里生出感动。多么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一曲唱罢,我上前打招呼。我问她多大年纪了,她反问我看着像多大。我故意说的小一点,50多岁吧,那一刻她的脸上竟有些少女般羞涩的神情,不好意思地说60多啦。我说您真年轻,她说年轻什么啊,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我夸奖她唱得好,她更加心花怒放,连忙谦虚地说差得远。我问她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看网吧的,岁数大了,没人用了,现在天天出来唱歌,早晚都来这里,避免影响家人休息。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过来,也停了下来。看来他也是循着声音过来的。她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当老师,她的态度立即变化很大,对我特别尊敬,开始用您称呼我,并请我对她进行指点。我请她再唱一首,并询问她可否允许我照相。她欣然同意,毫不忸怩,打开放在自行车前筐里的音响,拿起话筒,唱了起来。是一首歌颂领袖的老歌,节奏明快。那个中年男子听我们聊了一会就走了,歌声响起,他又骑车回来了,和我一样,站在一边听。

唱完后她热情的走过来向我请教、让我指点,估计是把我当成了音乐教师。我也不拆穿自己,煞有介事地对她一番夸奖,把自己能想到的专业术语都拿出来,也不管适不适合。她非常高兴,一个劲地感谢,还问我姓什么。我说姓李,她就开始用李老师称呼我,并跟我介绍自己的演唱心得。多年的教研工作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鼓励永远比指责重要,挑毛病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发现优点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这次短暂的交谈中,我愈加觉得这是真理。那个中年男子也加入到我们的对话,他是做音响设备的,也是行家。他告诉她,音乐的声音太大了,掩盖了歌声。

给她看了照片,她连声说好,照的真好,还一再表示感谢。与她告别,她显得有些不舍,对我说:李老师,您有空再来给我指导。我很陶醉。走出地下通道,重见天日后忽然清醒了,我真的没有给她任何指导。

那个唱歌跑调的中年女子,这个唱歌认真的老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热爱,既是对艺术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重要的一个前提便是热爱,没有热爱也就没有美好。如果满怀着热爱,哪怕日子不宽裕、生活不顺利,也会有拥抱美好的那一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职业——教师。我们教会了孩子那么多,教他们知识、能力,但是不是忽视了教他们热爱呢?什么是最核心的素养,什么是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的东西,恐怕就是热爱吧。一个从学校里走出的孩子,没有得到一样值得他热爱的东西,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