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论语》:八佾第三.15
相关推荐
-
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3-15)
孔子以博学知礼闻名,而且对周礼特别尊崇,对僭礼的言行相当反感,时时处处都在倡导尊礼守礼,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自觉践行并全力推崇他关于"礼"的主张.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 ...
-
论语连载(261)《乡党篇》第21章,“入太庙,每事问。”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 [原文朗读] [注释] 太庙:孔子是鲁国人,鲁国的始祖是周公,此"太庙"指周公庙. [翻译] 晚年的孔子虽然退休不 ...
-
#每日学论语#3.15【2016-8-31】
#每日学论语#3.15[2016-8-31]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 ...
-
因人施教:孔子独特的教学方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
-
52.入乡随俗不懂就问也是礼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是讲到孔子第一次进入周公庙的一件事儿,"太庙"指 ...
-
【第55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5章》孔子因何说“每事问”就是礼?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5章>孔子因何说"每事问"就是礼?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音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
-
周公之礼、周公吐哺是什么典故,周公是谁?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周公解梦或者行周公之礼,但是周公到底谁? 周公,姓姬名旦,也成为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规范社会各态,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 ...
-
论语:入太庙,每事问(10-21)
本章与<八佾>第十五章重出.孔子认为宗庙祭祀的目的在于"示民有事"."教民追孝",以此巩固天子.诸侯的统治. 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 孔子进入太 ...
-
学习《论语》我们还要知道一些背景
因为<论语>的每一段都很短,前后连贯性也不是很强,因此想要准确了解每一章节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文本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还要了解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政治背景等,只有这样, ...
-
再读论语滋味长15
(一) 有一种思维叫做底线思维. 它被定义成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 与之对应的叫做天花板思维. 天花板上的思维怎么去定义呢? 有一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42固相师之道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42固相师之道 [原文]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41辞达而已矣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41辞达而已矣 [原文]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翻译]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40道不同不相为谋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40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翻译]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9有教无类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9有教无类 [原文]15.39 子曰:"有教无类." [翻译]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原文]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翻译]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7君子贞而不谅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7君子贞而不谅 [原文]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翻译]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荀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6当仁不让于师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6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5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5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原文]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翻译] 孔子说:&qu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3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3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原文]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翻译] 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