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秦汉帝国生命线

(0)

相关推荐

  • 河套平原:黄河造就的“塞外粮仓”,阴山山脉庇护下的绿洲(下)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么河套平原北部横亘的阴山山脉就是父亲一般的存在,自东向西绵延1200多公里,像一张巨大的弓背将黄河灌溉出的这片沃土紧紧庇护在它的 ...

  • 万里长城万里长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二十五) 看了前面两节,肯定很多朋友会有疑惑,这个连载不是说的秦帝国的灭亡吗? 怎么介绍起了宣太后和始皇帝北逐匈奴的故事来了? 莫非这个连载是介绍始皇帝生平和秦帝国大事的流 ...

  • 李子旸:长城是保守封闭的象征吗?

    在有些人看来,长城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封闭.保守.内向.中国古人无力或不愿对外开拓进取,只知道建个长长的墙,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由此也就造就了中国人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就算没有如此"加戏& ...

  • 长城内外(上):隐藏在农耕民族VS游牧民族背后的地理密码

    筑城以居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把高大.坚固的城墙应用到漫长的边防,修筑成一道绵延的长垣,以抵御外来威胁,几乎在同时期东西方世界都能想到的军事防御方式.中国长城始于战国时期诸侯国修筑的边防长城. ...

  • 李子旸:长城对内外两侧的意外影响

    本文共计3688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书生陆贾老是唠唠叨叨地对汉高祖刘邦说<诗经><尚书>如何如何好,意思就是让刘邦多读书.有一次把刘邦说烦了,这位皇帝破口大骂:乃公居马 ...

  • 匈奴南侵的要地

    匈奴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每天的生活是快乐的唱歌放牧打猎.草原的南面是阴山,阴山的南面是广阔富饶的河套平原,那里是农耕文明的沃土.阴山南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都在进行着. 游牧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当北 ...

  • 蒙恬北击匈奴,取得的新秦中是哪儿?

    战国末年,赵国大将李牧南下,不断从北方长城抽调兵力.等到赵国因离间计杀李牧,邯郸陷落,秦国灭赵,整个西北长城形同虚设. 自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匈奴人不敢越过阴山一线,匈奴小儿闻李牧大名,夜不敢啼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秦汉帝国的考点梳理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文史常识经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考生认为文史常识知识点较多且杂乱,逻辑性不明显,记忆难度非常大.但是,理清各类知识点,分模块理解性记忆还是比较好得分的.下面就文史常识中大一统 ...

  • 第六十四战:石勒霸北(2)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剧本和秦汉帝国比起来少了那么多滋味呢?

    进入公元四世纪后,在十多年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动荡的中原大地变成了寂静的坞堡时代. 不再有村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带有宗族性质的坞堡组织. 坞堡组织 ...

  • 虽远必诛,秦汉帝国扩张史,我们曾经也是战斗民族

    历史的荣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 陈苏镇|秦汉帝国与大一统的命运

    编者按 近日,古装剧<大秦赋>的热播,又引来一轮打着"非秦"论幌子的意识形态焰火.这类以两千年后的"普世价值"信口雌黄评议秦政的伪史学,当然是醉翁之 ...

  • 14. 秦汉帝国:永恒的地盘和框架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好,到昨天为止,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台阶.大家应该记得,第二单元的总标题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而这一台阶的小标题是"奠基时代 ...

  • 再论秦始皇为什么不分封天下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十三)

    再论秦始皇为什么不分封天下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十三) 上一篇介绍了秦始皇为什么没法分封天下,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肯定和谬赞,扁舟感到很开心,在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觉得实在没看明白 ...

  • 从王国到帝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八

    原创2021-06-04 23:10·读书人宏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 ...

  • 为什么从秦汉开始,北方会出现强大游牧帝国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草原游牧帝国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原的统一. 正是在秦统一中原,建立庞大的农耕帝国之后,草原上才有可能出现庞大的游牧帝国. 游牧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要 ...

  • 《帝国时代中国秦汉文明特展之一》青铜器巡礼上篇

    帝国时代:中国秦汉文明特展之一 青铜器巡礼上篇 国博佳展回顾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