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推荐:此心安处是吾乡(外二首)——钱财宝

(0)

相关推荐

  • 情感诗人彬锐|望乡 思乡

    点击蓝字关注人人文荟 Every Body Reading 2018年9月3日 草原无语 , 我无言--, 青青牧草已疲倦, 默问几时又秋天? 我与老驼为伴! 一路东歌--, 一路期盼--, 放下了担 ...

  • 一天一首古诗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180924M--唐·白居易 音乐: 陈琅读诗 - 经典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

  • 中国诗歌报诗词创作七室第128期合集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绝句 中秋 周吉祥(新疆) 中秋夜月圆,明镜正高悬. 对酒觥筹影,笑声传九天. 中秋月 彭光明(湖南) 平民和富 ...

  • 王昌龄很著名的一首诗《送柴侍御》,短短4句送别知己,最后14字已家喻户晓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唐代,尤其是初盛唐的送别诗,都写得独具一格,乐观而豪迈,带有整个时代赋予地进取开拓精神,那时候的人们,好像着眼点都不在离别上. 而在于相互分离之后,祝福对方拥有更加辉煌成功的前 ...

  • 七年级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体味意象和意境(重要考点)

    进入七年级,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我们需要更加系统的学习如何赏析古诗. 首先就是要抓住意象,意象是融合诗人情感的景物,往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分析起来难度较高,但也有很多常见并且含义相对固定的. ...

  • 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王昌龄,在镇江写过两首很牛的送别诗!

    ▲  2月9日到达大连的一批防护物资上印着一句让人动容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批物资的捐赠方是日本京都府舞鹤市. 这句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

  • 诗歌推荐:桃夭(外二首)——吴吉娥

    桃夭 一钻进桃林就钻不出来了 被桃花仙子勾走魂儿了 脸颊被花瓣染红了 尘心被芳菲迷醉了 美颜的种种风格,粉饰了时光的烙印 恍惚在十八岁的梦里娇笑 双臂迎着阳光和春风绽开 像蜂蝶贪婪地采撷 每一棵树都有 ...

  • 诗歌推荐:童趣(外二首)——赵文忠

        童   趣 1 上山采花河摸鱼 爬树掏蛋偷毛杏 2 池里洗澡打水仗 挖卖药材买甜品 3 野地拾柴烧毛豆 赤脚下水捉蛙蜓 4 冬夜着迷孙猴猴 滑冰堆雪比输赢 5 童年一去不再返 时叹今已霜染鬓 ...

  • 诗歌推荐:雪(外二首)——李金成

    雪 狂风怒吼云腾急 冰天雪地共一色 千松万松驼了背 满身青丝披白纱 思君 爱抚玉体吻夫唇 两情相悦天地情 相思两地痛煞人 千山万水情也近 思绪 你哦就是我的罂粟瘾 你不在时想你归真就想死了 你在时呢又 ...

  • 诗歌推荐:悠闲(外二首)——李金成

    悠闲(外二首) 屋前几棵树桃树梨树 春季繁花满枝,秋时硕果累累 屋后一片竹林,几丛芭蕉 屋旁,篱笆围就一处菜园 左畦有萝卜.白菜,芫荽 右畦有辣椒.茄子.黄瓜 养条小狗叫虎子 出门时,送我到路边 回来 ...

  • 诗歌推荐:学历史(外二首)——李金成

    学历史 历史课上讲伟大 一般都说当代 数风流看今朝 那个阴谋家 把共产抺在鼻尖上 自以为秦皇的秦皇 那个让老百姓 那个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还有那个揣着梦 大学普及家家有学才 人人要住房.人人要养 ...

  • 诗歌推荐:维度(外二首)——长空

    维度 文|长空 (一) 清晨, 依旧是那个时间; 依旧是那个地点. 我站着昨天的位置. 眼前过着昨天的一切! 依旧是: 那些车,那些人--- 树,一样的静止! 房子也依旧, 被光调成了一样的颜色. 在 ...

  • 诗歌推荐:雨(外二首)——赵文忠

    雨 (独韵诗) 晨见云灰午后雨. 秋季连阴雨. 静坐望外绵绵雨. 无雷无电雨. 嘀嗒嘀,檐也雨. 时缓时急雨. 一排小坑缘由雨. 功在点点雨. 室内冷凉凉 窗外雨沙沙 (同头同心诗) 静居一简室  静 ...

  • 推荐诗歌|永远的婆婆纳(外二首)

                        永远的婆婆纳                                            文/朱明秀(福建) 你是记忆里的青石板路旁 裁出花边的嫩绿心 ...

  • 诗歌推荐:过年​(外一首)——钱财宝

    过年(外一首) 一杯酒,莫停 令你消遣 春风拂了心,薰得柳剪 追逐的南雁,渡口等待晨曦抹岭 无垠生机盎然 不图昨晚春宵苦短,问谁有情 拜访友情,岁月静好 聊聊天 牛年,更试牛气冲天 一曲红尘客栈 足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