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汽车后扰流板设计指导
一、后扰流板概述1概述后扰流板是装于车身尾部的外观件,俗称“尾翼”。现在后扰流板成型工艺为ABS吹塑成型。如图1所示:

图12构成后扰流板主要构成如图2所示:

图2装饰盖、海绵条、海绵垫圈、垫片和扰流板本体整体供货。二、后扰流板设计流程后扰流板设计流程图如下:


三、后扰流板设计过程1设计构想设计构想是针对正向设计零部件而言,是为了正向设计零件在设计之初就能充分考虑零部件结构。后扰流板设计构想主要考虑新造型安装结构。为了保证设计的可靠性,设计的每个结构都应该有设计来源。下面将以某项目为例介绍后扰流板设计构想。后扰流板设计构想:扰流板本体设计构想:扰流板定位、安装,参考现代某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共6个安装点,5个限位凸点:其中2、4、5为卡扣卡接,1、3、6为螺栓螺接;2,5为辅助定位(Y向放开),4为辅助定位(Z向放开),1、3、6为安装孔;7~11为限位凸点。辅助定位断面图,如图4所示:

图4螺栓安装断面图。如图5所示:

图5定位凸点断面图,如图6所示:


图6辅助定位嵌件销轴线方向应该设计成一致,便于扰流板装配,如图7所示:

图7高位制动灯安装、定位:高位制动灯位置由总布置专业提供,如图8所示:

图8共两个安装点,周圈小肋限位,1、2为螺钉(Q2300612)安装。后扰流板和后喷嘴关系:后扰流板和喷嘴设计最小间隙应为2.5mm以上。后扰流板型面不能阻挡喷嘴喷出的洗涤液,喷嘴布置位置及喷嘴喷出洗涤液范围应由总布置专业提供。如图9所示:

图9另外在本体两端不影响外观的部位设计有排液孔,孔直径大小4mm左右,如图10所示:

图10根据正向设计零件关注度A/B/C类零件分类清单,后扰流板属于B类件,如表1所示。表1 后扰流板正向设计件分类清单序号类别零部件编号零部件名称正向设计原因备注1BXXX-XXXXXXX导流板重新造型2主断面设计:主断面是结构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可行性分析和设计构想一种体现。主要反映该部位各零部件的布置情况、装配关系、分块定义,分缝处间隙、断差及圆角定义。后扰流板处的主断面,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和顶盖外板关系;后背门总成关系;和雾灯的关系;和后背门玻璃的关系。

图11 主断面3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输入条件:外观几何品质基准书(具体格式见《XX项目-车身外观几何品质基准书》)中定义的分缝处间隙、断差值。其也是A面制作的输入条件;光顺外表面(A面);相关周边件;设计构想。外观几何品质基准书:外观品质基准书定义的分缝位置。定义的间隙、断差值,如表2所示。

图12表2分缝间隙、断差定义值部位间隙值(mm)断差值(mm)断差基准油漆前油漆后油漆前油漆后1顶盖与扰流板7.57.500顶盖高位制动灯与扰流板1.151.00.851扰流板2侧围与扰流板5.35-2.5-2.5侧围光顺外表面:后扰流板光顺面,如图13所示:

图13相关周边件:涉及相关周边件主要有:后背门总成、顶盖总成、侧围总成、后背门玻璃总成、后背门铰链及顶盖装饰件总成等。如图14所示:

图14数模设计:根据设计构想和输入条件完成后扰流板的结构数模。4DMU校核:做DMU装配校核分析必须清楚知道装配零部件或总成所处装配顺序及装配位置情况及装配方式,复杂的总成需要有装配流程图。在装配校核过程中,需要找全装配零部或总成件的周边相关件数模,避免装配校核过程中校核不充分。相关件:见图14DMU装配分析:通过CATIA或者UG软件中重定位命令,将后扰流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装配过程中,查看是否有影响装配的不合理干涉,装配完成后,再对螺接空间进行校核,如图15所示:

图15运动校核:后扰流板安装在后背门上时,在后背门开启过程中,随后背门一起运动,后扰流板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的间隙应大于5mm。

图165输出内容根据公司项目交付物清单,各阶段具体输出不同的项目交付物,但是校核报告是一定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