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9月第11卷第27期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刘合艳
【116015 大连港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肝囊肿患者 ,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 , 对照组给予传统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26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 , 对照组12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囊肿全部消失 , 对照组32例囊肿全部消失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一致 , 但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具有操作更简单、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关键词:

肝囊肿 ;超声引导 ;聚桂醇 ;乙醇

文献编号: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60

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疗效肯定 , 但不良反应轻大 , 如注射时伴随的疼痛和醉酒样反应对肝脏的损害等 ,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均心存顾虑[1]。使用聚桂醇进行注射器优点在于 , 注射时无刺激性和无醉酒样反应及不良反应 , 同时囊肿治疗较容易在门诊进行 , 作者研究观察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疗效一致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 ~2014年6月收治的肝囊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囊内液做蛋白定性测定 , 均呈蛋白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 , 女17例 , 年龄最小23岁 , 最大74岁,平均年龄 (61.0±4.5) 岁 , 囊肿直径 3.9~6.4cm;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 , 最大73岁 , 平均年龄(65.0±4.5)岁, 囊肿直径4.2~6.6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 , 患者首先进行彩超检查 , 确定囊肿大小及位置 , 再行常规皮肤消毒 , 铺孔巾进行局部麻醉 , 选取最好进针途径 , 进针到囊腔中心 , 拔出针芯后接连接管 , 根据患者囊肿大小选用注射器 , 将其抽尽 , 囊液抽完后 , 注入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 , 剂量为 5 ml, 然后再注入囊液量的 25.00%~33.33% 无水乙醇 , 保留 3~5 min后抽出 , 同法给予2~3次 , 注射完成后拔出 PTC 针。观察组给予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 , 抽尽囊液后 , 根据囊中大小和抽出囊液调剂大小 , 按照囊液体积 10%~25% 的比例 , 注入新型硬化剂 , 浓度为 1% 的聚桂醇 (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80445), 并留置囊内 , 注意注入量不能超过 50 ml, 确保药业均匀分布于囊肿内 , 注射完成后拔出 PTC 针 , 吩咐患者多翻身 , 让新型硬化剂充分与囊肿壁接触。手术结束后观察 2 h, 复查超声在无出血情况和明显不适的临床症状方可回家。观察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 并记录患者主诉。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 7 d 内反应 , 术后 1、3、6 个月复查超声 , 测量囊肿的大小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囊肿都一次性穿刺成功 ,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适感 , 7 d 后有 8 例患者腹胀或低热 , 未进行任何处理 , 2 d 后自行消失 ,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1 个月后囊肿均有缩小 , 3 个月后 26 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 , 14 例缩小 50% 以上 , 6 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囊肿全部消失 , 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短暂疼痛 , 36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口干面红、心跳加快等以及醉酒症状。7 d 后有 70% 患者腹胀或低热 , 10 例患者出现过 1 次血尿 , 未进行任何处理 , 2 d 后自行消失。1 个月后囊肿略有缩小 , 3 个月后 12 例患者囊肿完全消失 , 28 例缩小 50% 以上 , 6 个月后 32 例囊肿全部消失 , 8 例患者囊肿缩小 70% 以上。3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完全消失例数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完全消失例数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疾病 , 临床上治疗囊肿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和腹腔镜去除术 , 采用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因简便、廉价、微创等优势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2]。硬化剂注射治疗是指让囊肿内壁上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变性 , 使细胞丧失分泌功能 , 粘结在一起 , 从而纤维化 , 最终使囊内壁闭合达到治疗的目的[3]。无水乙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但关键是要保证在高浓度下进行治疗 , 常规抽液囊内总会有残留囊液 , 使无水乙醇的浓度降低 , 无法达到治疗效果[4]。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冲洗 , 方能保证无水乙醇的浓度。由于无水乙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醉酒反应对肝脏存在潜在损害、发热、多次冲洗的疼痛以及其他不良反 ,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心存顾虑。

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剂类硬化剂。而本次采用的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 , 只要休息数小时或休息片刻即可 , 不必住院治疗。聚桂醇的化学名全称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 , 主要应用于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 , 如下肢浅静脉曲张或食管静脉曲张等 , 同时也可治疗脏器损伤出血以及血管畸形等。由于聚桂醇能使具有分泌功能的囊肿壁内皮细胞产生无菌性炎症 , 囊腔粘连、闭合、逐步吸收 , 有可被用于囊肿的硬化治疗。相关资料显示 , 聚桂醇硬化治疗穿刺注射时无刺激性不会引发剧烈疼痛 , 无醉酒反应可留置体内 , 不用多次冲洗操作简单 , 治疗效果好。本研究结果显示 , 3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完全消失例数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 个月后观察组囊肿完全消失例数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 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一致 , 但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具有操作更简单、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