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大师教你如何学习茶道

  在禅堂里喝茶,首先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因为整日坐禅、行香,极易上火,于是便需喝茶来清火、醒脑。泡茶、分杯、倒茶的工作,由专门护七的法师和居士承担。茶具亦极为朴素、简单,泡茶用大铜壶,茶杯是粗磁的,杯壁极厚,不易打碎,落在地上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衬托禅堂的宁静。

  

  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我,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

  喝茶中安静交流之外,茶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纽带。它是文明的辉煌顶峰,通过茶可以获得安静的这一品质,使它走向世界并传播开来,它将我们内心最 好的一面优雅地呈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懂茶、会茶艺的人会更受欢迎一些。茶艺是不仅高雅而且安静,有着悠久的历史。懂泡茶且长泡茶的人能让人觉得更容易接近和喜爱。

  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

  茶可以让人身体舒服,心境变得恬淡从容,但如果喝茶时心急火燎,大口猛灌,那就不是品味,而成“牛饮”了。不仅无法品味茶之色泽及韵味,养人一说也是事倍功半了。那喝茶养生有什么讲究呢?首先,要做到人静心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