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事记里的意外发现说起

由大事记里的意外发现说起

饶超然

大事记是以时间顺序记载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纪实性文书。作为对史实的客观记录, 大事记具有客观、准确、系统、可信的特点, 因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笔者在挖掘整理太宁村革命史料过程中,意外发现《大埔县志》大事记记录了1926、1927年大埔县发生的17个重大事件,其中8个重大事件涉及到太宁村的革命运动,这在大埔革命历史上是相当少见的,足以说明太宁村曾是大埔县早期革命运动的中心。这也可从原闽粤赣边革命领导人罗明、饶彰风、方方对太宁村革命运动的评价得到印证。曾任闽南特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的罗明在其回忆录里称太宁为“大埔县农民运动中心”;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的饶彰风曾有“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的著名词句;曾任中共闽粤赣边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委书记的方方则赞誉“太宁红旗永不倒”。

2016年3月,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其批复确认太宁村义训堂为革命旧址的文件中也作出了“太宁村是大埔县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的重要评价。

史料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全国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太宁村(当时包括恋墩村)进步知识青年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等揭竿而起,创建了全县首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与国民党政府和土豪劣绅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他们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发动农民到县城茶阳举行大游行,迫使国民党大埔县政府答应减租减息并通告全县实行;他们支援北伐军攻打永定县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时任中共大埔部委书记的饶龙光将县部委迁至太宁指挥全县的工农运动,先后两次举行武装暴动,建立了大埔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八一南昌起义军入埔后,起义军前委委员李立三、彭湃指导大埔县成立工农革命政府,任命饶龙光为 ;三河坝战役期间,太宁农军镇守县城,维持社会治安,防止闽西敌人偷袭起义军腹背;抗日战争时期,闽西南潮梅特委(原闽粤赣边省委)迁驻太宁村李屋世兴堂指挥闽粤赣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闽西南联合司令部在太宁村集结部队举行解放闽西南誓师大会……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笔者将广泛收集来的太宁村革命史料加以整理,先后撰写出版了《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烽火太宁,农运旗帜——大埔太宁革命风云录》等著作,并申报了义训堂、北成楼、八一起义军击退商团军遗址等7处革命旧址,均得到党史部门的批复确认。2017年底,太宁村光荣入选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60个红色村,它的光辉历史由此得以重现。目前,义训堂革命旧址已修缮一新,重新装修的村两委办公楼旁也建起了大埔县农产品展销中心,全村正在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太宁人民也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长征。正如太宁革命先辈饶龙光后人,福建省记协原副 、省新闻两会原秘书长饶尚豪诗云:

尘封的历史撩开面纱

湮没的先驱重放光华

红色的记忆永不消逝

崭新的长征豪情迸发

大埔作为广东省首个原中央苏区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我们很有必要再作一次全面深入的挖掘,决不能再让这些宝贵的资源沉睡在档案馆中,埋没在史志书籍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