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实录⑭|产后女性,肢体麻木,心房内占位,颜面部水肿

引言

这是多年前我经手诊治的一个病例,全程参与了她的诊治过程,虽然患者最终诊断明确,但也没有得到好的临床结局。每每想起来这个病例,我都会为之感到惋惜。

在行医生涯中,最可怖的瞬间之一,便是为『同龄人』诊病,尤其当遇到不治之症的同龄人,人世无常的情绪便会溢满心间。

本专栏收录了我们教学查房中的众多疑难病例,欢迎转发分享;本人公然接受鲜花鸡蛋的赞美,当然也愿承受板砖榔头的敲打。如果您对该系列内容怀有兴趣,可点击查房下方蓝色链接,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病例资料

  • 女性,28岁,四川资阳人

  • “左侧肢体麻木1月余”入院

  • 现病史患者1月前在生育后逐渐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偶有胸闷气紧,自觉活动耐量较怀孕前下降;当时无头晕头痛,无黑朦晕厥,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等不适。患者未引起重视及治疗,后患者在洗头时发现头皮下散在结节,质地较硬,边界清,轻度压痛。患者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纤维瘤”,建议切除活检,患者表示拒绝。因肢体麻木症状有所加重,患者前往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行头颅CT检查,考虑为“脑梗塞”;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为求外科换瓣治疗,患者来我院就诊。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 个人史:生于四川,长于当地,无放射及毒物接触史。

  • 月经婚育史:22岁结婚,配偶体健;孕二产二。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慢性病容,颜面部轻度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9次/分,节律齐,胸骨右缘第三肋间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水肿。

该患者病史和临床经过有很多值得细细思考的地方:这是一个刚生完二胎的青年女性,我们需要确定其“脑梗”是否存在,已经“脑梗”的病因。如果患者的脑梗确实存在,那么其究竟是栓塞还是局部血栓形成?如果确实是栓塞,那么应该是卵圆孔未闭导致的矛盾栓塞还是所谓的“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导致的?如果不是栓塞,那么是否是怀孕期间的凝血功能异常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 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是否与心脏疾患有关?

  • 心源性栓塞的可能性诊断是否成立?

  • 产后栓塞有无矛盾栓塞(逆行栓塞)的可能?

  • 若系统症状与心血管无关,还应进行的检查?

  • “脑梗”是否可能为脑血管畸形所致?

  • 是否可能为血液性疾病或风湿免疫性疾病?

  • 若诊断成立,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 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 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 凝血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 风湿三项检查未见异常,血BNP轻度升高

  • 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未见房颤房扑

  • 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各房室大小正常,二尖瓣稍增厚,启闭运动可,左心房侧壁可见一团块状回声,延续至心房后壁及房间隔处。多普勒超声示各瓣膜口两侧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 超声心动图未看到确切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及动脉导管未闭

  • 因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实不像风湿心脏病的瓣膜改变,加上患者没房颤等危险因素,心房内的占位虽然位置上靠近心耳,但确实显得很突兀,不像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超声改变,所以进一步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左心房内的团块状回声同时累及双侧心房,左侧肺静脉及上腔静脉开口明显受累,血流加速。 

  • 左上肺静脉开口处梗阻,血流加速(红色血流处)

  • 上腔静脉开口处梗阻,直径最小处4mm,血流回流明显受阻(蓝色血流处)

  • 食管中段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处也增厚

  • 食管中段双房心切面显示房间隔处增厚,上腔静脉开口处明显梗阻狭窄

  • 食管中段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房间隔处增厚

  • 结合患者经胸和经食管超声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左心房内占位并非血栓,而是肿瘤可能性大,故按照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示右侧肺门处巨大占位,肿物直接侵及上腔静脉致其开口梗阻,双侧心房、右肺动脉、左侧肺静脉均可见浸润生长。锁骨上窝、主动脉下、气管隆突下可见肿大淋巴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