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非腊亦非梅

※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 蜡梅属 Chimonanthus

当下季节,最为引人注目植物,除了红梅,估计就是蜡梅了。宁波中山公园北侧,有两丛老梅树,枝干遒劲,冠叶如盖,估计是1927年公园初建时所种,数一数,有一丛居然有25棵以上聚生在一起,着实令人惊叹!现在正是蜡梅盛放时节,开得遮天蔽日,香得肆无忌惮。赏花正是时候,有心人切莫错过。

好玩的是,每次说起“蜡梅”的时候,总有一番争论,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何为正解?手头有几本植物书,正好查证。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其《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之中说:“腊梅之名始自宋苏东坡及黄庭坚”,他也用“腊”字,但他这个典故没有注明出处。后来小山在浏览诗词时,倒是找到一点依据。苏黄同时代诗人王十朋有《蜡梅》诗一首:“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很明显,第三句的“坡”指苏东坡,“谷”指黄山谷,意思是经过他们两位大诗人的宣扬,蜡梅花才得以冠压群芳。估计苏黄二人为蜡梅冠名之事,已在有宋一代广为传播了。

宋朝很多吟咏蜡梅的诗人,都在蜡字上做文章。比如王安国《黄梅花》:“莫教莺过毛无色,已觉蜂归蜡有香。”陆游《荀秀才送蜡梅十枝,奇甚,为赋此诗》:“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王梅溪《蜡梅诗》:“非蜡复非梅,谁将蜡染腮。游蜂见还讶,疑自蜜中来。”

事情变化在清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说:“蜡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明朝离宋朝最近,李时珍还是沿袭了宋朝的说法。明末清初著名文化人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蜡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性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他还是用蜡字。到了清朝,蜡和腊开始混淆了。在清人陈淏《花镜》的记载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蜡梅,俗作‘腊梅’,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是名。”

从明清三位学者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虽然蜡梅花香与梅类似,但蜡梅和梅花并非同类。梅花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而蜡梅属于是蜡梅科蜡梅属的植物。二是蜡梅之得名,在其花瓣色似蜜蜡,但是从清朝开始,以至于今,一般人会混用两个字。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蜡梅之蜡,为蜂蜡之蜡,而非腊月之腊。但是后人不明所以,以讹传讹,最后倒是真假难辨了,以至于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词条之中也是用腊月的腊。下次商务印书馆修订词典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纠正这个讹误呢?

狗牙梅,蜡梅品种之最下者,主要原因就是其花瓣色泽不够蜡黄通透,颜色太杂。

不过,我们普通人,倒也不必费劲较真,只要知道那花很香、很美、很雅、很净,那就足够了!

(本文作于2016年01月11日,本次修订,进行了增删,增加新图)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