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80后90后诗人大展之保定、沧州代表(7人)
保定代表(1人)
李阿龙,本名李坤,生于1997年1月,安徽临泉人。初中习诗并发表作品,有组诗刊登于《诗刊》《诗歌月刊》《北方文学》《散文诗》《中国诗歌》《草堂》《延河》《诗林》等杂志。参加第十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现在河北大学文学院读大一。

1
金鱼——与黎
在他五月份生日的那天,他带回来
一条金鱼,小拇指般长,
那时桌上唯有前几天外卖送来的
一次性饭盒,倒上半盒水,鱼落了家:
透明塑料、清水、暗绿色颗粒沉底。
时入六月,风快加热到沸点
摩擦小屋的窗,鱼缸水面不时冒泡——
它正沿弧形盒壁做一种运动(游戏?)
将盒圆分成左右两半,先选择一半
来回游:抵达一点,快折身子射到另一点
一次、两次、三次……最多五次
它累了张开鱼鳃,斜沉到盒底
拣吃下一颗鱼食,
然后在盒圆的另一半中重复。
汗水滑脱出他写信的笔
“六月的墙壁将灼伤到我,
要离开这个地方,窗外无一处不充满
燥热的光和尘,它飘起,它沉重逼人。”
他又挣裂信纸,握紧笔摁在
另一张洁白的纸面,在红色
平行线里:“未来正流向我们……”
鱼扑打水,它放慢了速度,
水浑浊着日光、鱼食、排泄物、
和它的橙黄脊背、白肚皮
“假如我要去往别处,就将它放入河中。”
2
雨——与黎
为什么喜欢雨
因为它干净,从天空落下
清洗看得见的和无形的污垢
——它散发着泥土干净的香味,你闻闻
泥土让人感觉踏实
当你平躺在操场的塑料草坪上
暑气温热地聚集腰间
而后,耳际轻呼的风声带来一切
你感觉自己随着夜空
无限地延展,甚至感受
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城市
而后,你站起身来,搂住我的肩
一股沾满尘埃的塑料草叶味
需要一场雨,迅疾地落下
它来自虚空,它会喷溅出
我和你的身子——皮肤紧缩
一阵清凉的微痛吸入
为什么喜欢雨,你问我
亲爱的,离开你的城市之前,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不可凭空制造爱情,
只有上帝从虚无中创造。
3
蝉鸣
我未听到它们,走出她的租房时。
尽管小院门前,有株槐树,以清香
穿过垃圾堆、塑料窒息味的间隙
像细雨飘拂着,润湿。
她走前面,指一条近路,以便
我赶上那趟班车,“以后怎么办,
你得心中有数。诗歌不是全部……”
我提着行李箱过泥路,野草丛叮人
杂物横陈的小巷中,人语一声高过一声
生活疾雨而下,噼啪打在她
日渐小下去的背影。
沉默依旧占领我们之间……
客车头露出湿黑的街口
路面,青白色花瓣点点。
她向我挥手,她又说了什么——
这浩大的声响瞬间淹没我,转又
推我到空旷高远之地,像暴雨中伫立
被清澈的灵魂审视。
沧州代表(6人)
阿步,80后,河北沧县人,文字散见多种报刊及选本。曾获第三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

1
听大悲咒
坐在黑暗中
我听大悲咒
走在大街上
路边的杨树
把金黄的叶子
落在我身上
我在听大悲咒
傍晚时分
西边天空已经红透
麻雀从头顶飞过
落在电线上
我在听大悲咒
坐到餐桌旁
喝了满满一碗红薯玉米粥
我在听大悲咒
饭后一支烟
我在听大悲咒
其实,我听不懂
我只是想听
躺在床上闭起眼睛
请求佛祖原谅
我还在听大悲咒
2
傻子
弹尽粮绝的时候
他不会从集市上为你带回粮食和水果
他不写诗,也不接近诗
他每天傍晚都要去附近的公园遛狗
你不要企图靠近他的内心
他不想欠你,自然也不会为你付出
你该做些什么就去做些什么
比如跑步,比如写诗,比如喝点小酒
今晚的天气还是不错的
你要及时地热爱无边无际的天空和弯弯的新月
热爱也是有时限的。这并不是玩笑
痴如傻子才说热爱是一辈子的事
3
那个地方
周围的潮气钻进我们的毛孔
我们在夜里走着
要去一个地方
我们放弃了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
那些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根本无法抵达
那是我们来的地方
它曾把我们抛到这个世界
让我们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
我们要和他们一起活在这个世界
尊重他们的规则
并学习更多能活下去的本领
我们不被允许谈论甚至要隐藏
我们来自的那个地方
不能说更不能呼喊
一呼喊天就黑了
一呼喊火山就爆发了
我们要回到那个地方
我们在夜里赶路
周围的潮气钻进我们的身体
天天,原名盖伟伟。2012年4月开始诗歌创作至今。2012年参加河北省第五届青年诗会。

1
驼铃
有人,入梦,
就会有风,到来。
在最初的广袤里,
荒凉伴着无垠和神秘,
驼铃走过太阳的心脏,
仿佛诅咒又是烙印,
古老的语言。
黄沙埋葬了水,骨骼,和
丧心病狂的欲望。
高高擎起智慧,人性,和
永不磨灭的真理!
仿佛驼铃也是荒凉的。
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
骑在骆驼上的人类,
打着哑语,仿佛风声,
穿越戈壁。
2
在最低处
在低处。
太阳直射之处,
插秧的人类,躬身劳作。
水,甘甜的乳汁。
赶快去拿给他们,赶快!
一路小跑!
插秧之人就要倒下!
有人跪拜,仰天呼喊,
捧起太阳,
摔碎瓷器,
让水流向每个人类的心田。
在最低处。
我们的孩子,嗷嗷待哺。
我们爱他们,
仿佛最后的信仰。
高山仰止。
父亲拿着火炬,
点燃风中的信鸽。
3
多么晴朗
多么晴朗!
花朵张着大嘴巴。婴儿站满辽阔的天空和雪白的纳木那尼峰。
绿树成群奔跑。春天带着干粮和山洞一起过火把节。
风。梳着小辫子,书包里挤满糖果,水和小人儿书。
我们给世界命名。我们不是自己。
上帝抱起我们,吻着额头,唤我们:孩子。
多么晴朗。
人和人相亲相爱。每块土地都是伊甸园。每个人吐出的语言都是云。
诗人们沐浴在河里。犹太人的家在天堂。
我们不怕辛苦,热爱劳动,爱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多么晴朗!
湖水清澈。明媚的阳光带来绿树和百鸟。
爱情坐在长椅上。年华和背影多么美啊!
笑声是稀缺的玉石。
让我们把它们搬上山峰。用最原始的方式——绳子和肩膀。
然后,我们一起用尽力气。像瀑布一样!
笑吧!我珍贵的人间。
多么晴朗。
风声住了。闪电和花朵。
雨水垂下玉眸。彩虹安歇。
绿树成荫。我们住进森林。
了却余生。
祝朋,1987年生,职业作家,诗人。作品散见于《诗选刊》、《山东文学》、《延河》、《辽宁青年》等。新浪网、搜狐网、看书网、阿里巴巴文学网等多家网站签约作家,著有长篇网络小说十余部。已出版《沈阳,在雪一方(上、下)》(与人合著)。曾接受《河北青年报》、《沧州晚报》、《法商学院报》专访。

1
午后的乡下
午后的乡下,老人们坐在
向阳的墙角。枯瘦的柴手捏着旱烟
抽着抽着就咳嗽起来
眼睛里呛出了泪水
经过他们。我情不自禁加快了脚步
我害怕看到。多年以后的自己
一个人坐在墙角
想念。那个一直喊我小名的人
2
年节杂感
下雪的清晨。
娘在摆供品,墙上的家谱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丈夫,妻子,以及子孙后代
时光碾压了
几百年,活人成了死人。死人
成了名字。有时甚至
连名字都没有
如同案上香炉里的灰
落着落着
飘出来。风一吹
谁又能分清
那些来过的和没来的有什么两样
3
听雪
记得。只有在年节前后
才会下一场大雪
破旧了的村庄。从此
焕然一新
那片洁白洒过
柴垛,猪舍,榆钱树以及
那座荒弃了多年的
孤坟。还有上面半米高的枯草
一眼望去。那些枯草
多像一个又一个安静的孩子
他们手拉着手。倾听着
骨骼发育的声音
张忠亮,1987年7月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农村。作品见于《华语诗刊》《光线诗刊》等刊,现居宁夏银川。

1
我安静得像片落叶,所有人像风
二十五岁
我就觉得自己老了
因为孩子一天天地长大
还是因为母亲一天天变老
从老到 更老
我有了新同事
他们大多数时间,不和我谈论诗歌
他们有的成为了父亲
有的即将成为父亲
他们只想快点培训结束
之后能有个挖煤的工作
到井下去
我没有以前那么爱动笔了
我时常,静静地从
文萃北街走到贺兰山西路
然后再回来,在黄昏的时候
我安静的像片落叶,所有人像风
2
自白
日子越来越重,承载一片树叶都困难了
我警醒着, 像只猫
核算着谁又在昨夜
远走他乡
或是直接死亡
那是几年前
我用诗人的身份写下第一首小诗
就知道我走上一条清高的路
比土地高
比天空低
你曾看过一只悬挂在半空的蛛网么
一头挂在门上
另一头看不见在哪
朋友,那也许就是我
也是一个未完的故事
3
深秋的禅意
假如我也能像一把锁那么忠于安宁
固有的年岁在固有地行走
也能像夜空里闪烁的星星
城市的门紧锁
几只秋虫
在口袋里走动
当离离原上草被眼底尽收
当逝去被谅解。当一个渺小的事物
变得唯一
而久久盼望的盒子装着无法掩饰的
独有的凉
那些一如既往的真切,那些古木雕琢的鹰
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而古来的塞上江南上只有月光
一岁一枯荣
那捻着佛珠的手,一架马车
顺势穿过深秋的脊梁
李升志,男,1993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于《诗选刊》《新农村报道》《燕赵晚报》《沧州日报》《保定晚报》《荷花淀》《四季风》等刊物。参加第七届河北省青年诗会。

1
分别
终于低落了,夕阳的红唇在向黑夜塌陷
那流动的河流,缝补了一切未曾谋面
遗留在影子里的伤口
我轻举火把,照亮你
也照亮世界
汹涌的面前,我是沉默的雕像
语言因哀伤而丧失,它丧失的权利和意义
在我的内心里
救赎了我恐惧的荒野
此时,你向前走出两步,有纯粹的光
而我,退后两步,有无尽的夜
2
我要说的
我要说的,我的年龄开始腐烂
骨头,从清晨开始,扔向哀愁的远方
我要说的,每一个值得呼吸的清晨
红霞编织的心脏,在震颤的露滴里
透出黎明的火光
我要说的,“一个品尝着惨烈痛楚的男人”
再矮一步,就掉到紧张的光芒里
我要说的,我的喉咙即将干枯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
我成了秘密的雕像
3
她说
她说,离开吧
撒开网,兜住寂静和眼泪
我说,离开啊
等我抽一口香烟
就和心中掏空的黎明道别
蒲保杰,河北沧县人,出生于1995年,文字散见《诗选刊》《沧州日报》《廊坊日报》《大洼文学》等。

1
祭奠
对着镜子
给自己深深的鞠上一躬
说一声“爷,您辛苦了”
伟大的灵魂
狠狠地将你拖着
尽管疲倦了一切
但是还不想这么早离开你
我要看看
怎样将世界进行到底
2
你把送兄弟的杨木做了棺材
一睁眼,清晨成了黄昏
你正把那根送我的,粗大的
杨木制成棺材,夜越深
被埋葬的就越深
剩下的,是慢慢的腐烂
你说,要送我盖房子的
现在,却做成了棺材
大白天,把我的影子放进去
诡秘一笑,放声大哭——
我是你的兄弟,走在阳光下
成了唯一没有影子的人
3
寻找
漫无目的的走着
风吹过野草的地方映红了夕阳
夕阳醉成一道鞭子
追赶着洁白的羊群
“燕赵七子”诗丛之一的《唐山记》,是东篱第三部诗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人文地理意义上的山海经(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也是一部植根于大地震废墟上的精神史,更是一部充满童年经验和成长经验的油葫芦泊往事。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19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