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黄河往事

人门、神门、鬼门

-风物君语-

因水库而建市

因水库而毁誉参半

争议中的三门峡

并非只有一座水库

黄河塑造了许多城市,三门峡是其中之一。

▲ 三门峡唐洼村冬季黄土高原末端地貌,距三门峡大坝仅10公里左右。摄影/张东阳

一道黄河,自三门峡穿城而过,淤积的黄土地,是仰韶文明诞生的温床;沿黄河而行的崤函古道,连接洛阳与西安两座都城,人间悲喜剧在这条古老的通道上轮番上演;大禹在该地治理黄河,新中国在此修建了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与黄河休戚相关的三门峡,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 万里黄河第一坝,这里的人们生活与其息息相关。摄影/武跃峰

三门峡大坝要不要炸掉?

三门峡市因黄河而生。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在三门峡开工,三门峡市亦随之崛起在黄河之滨,城区将古陕州城囊括在内。三门峡成为所有沿黄河而建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

1960年,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落座于河南省三门峡。为庆祝三门峡水库的建成,诗人贺敬之豪迈歌唱: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历史上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下游百姓苦不堪言。三门峡水库自修建起,便承载着国人对黄河“安分守己”的幻想。水库建成后,通过调节黄河的初冬和春季流量,有效防止了下游凌汛灾害的发生

▲ 三门峡库区泄洪期黄河河道,公铁两用黄河大桥正在修建。摄影/张东阳

黄河与人类的博弈从未停止。贺敬之的赞歌只唱了一年,争议便纷至沓来。由于严重低估了黄河的泥沙情况,蓄水仅1年半的时间,三门峡水库就淤积了 15 亿立方米泥沙。面对黄河泥沙的严重淤积,三门峡水库不得不改变运行方案,从“蓄水拦沙”变为“滞洪排沙”。

即便是改变了运用方式,大坝排沙的速度依然赶不上淤积的速度。严重的淤积,抬高了潼关一带的水位,黄河泥沙倒灌入渭河,大坝建成后的三年时间内,渭河河床升高了半米,洪水开始威胁古都西安。“小水酿大灾”的言论层出不穷,笼罩在三门峡大坝上空,将三门峡大坝废除、拆掉甚至炸毁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 三门峡水库冬泳。摄影/张东阳

废除三门峡水库,就能减轻渭河的洪水灾害吗?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兆印,曾计算了废掉三门峡水库后渭河水量的演变:对于流量小于 2000 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废掉三门峡水库后洪水位会明显降低,但对于流量大于 4000 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来说,废掉三门峡水库15 年后洪水位仅能降低1至2米。

▲ 三门峡库区泄洪期捕鱼人。摄影/张东阳

这一结果难免让人郁闷,即使废掉三门峡水库,渭河洪水灾害也不会明显减轻。于是,这项保护冀、豫、鲁、皖、苏5省的水利工程,依旧工作在黄河之滨。

自三门峡水库孕育、诞生,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尽管质疑、批评、攻击一直围绕在它的周围,但不得不承认,三门峡水库的建成,满足库区两岸百姓的用水需求之余,同时也在库区周围形成了一片生态湿地

每年十月份,数以万计的白天鹅自西伯利亚迁徙而来,在三门峡水库栖息越冬。或优雅起舞、或交颈摩挲、或结伴嬉戏,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游走在水光潋滟的湖面。鸳鸯、大鸨、黑天鹅等珍稀鸟类,也被这块湿地吸引,相继在三门峡水库湿地安营扎寨。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刻。摄影/刘再平

与黄河不得不说的故事

黄河塑造了三门峡的历史过往。

▲ 三门峡地理位置。绘图/Paprika

三门峡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之处。“四面环山三面水”,黄河沿黄土高原一路高歌,过风陵渡口自北向南顺流抵达秦岭,将三门峡环抱其中,而后拐弯东去。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治水的故事从来都不胜枚举。

▲ 1958年,修建三门峡水电站的人们。版权所有: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传说中,大禹在该地治水时,信奉堵不如疏,于是手挥神斧将阻隔黄河水的高山劈为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滚滚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

黄河为三门峡带来了最早的文明曙光。逐河而居,是古老先民的生存法则。黄河泥沙为三门峡一带的先民,提供了优良的耕作条件。约5000年前,三门峡仰韶村一带的先民,在解决日常温饱之余,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日常生活中的钵、罐、瓮、盂、釜等器具,以细泥红陶土夹砂红陶土塑就,并绘以几何图案和动物花纹作为装饰。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图1-2:三门峡博物馆展出的各种造型的陶俑;图3:铜钫;图4:绿釉陶俑灯;图5:唐三彩胡人俑。摄影/石耀臣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一致的,仰韶村一带的彩陶,影响了周边先民的审美。先进的彩陶文明,开始向四周扩散,形成了一条东抵郑洛、西至关中,北达晋中以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一带的彩陶之路

▲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人龙合纹玉璋。摄影/石耀臣

由黄河、黄土塑造的三门峡,传统的民居建筑地坑院,也和黄河息息相关。地势西高东低的三门峡,处于黄土高原与河洛平原的缓冲地带,山地、丘陵、黄土塬遍布全境,海拔2413.8米的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是河南省的最高峰。

黄河自黄土高原边缘飞流直下,在三门峡一带冲刷出一片片四周陡峭、上部平坦的台状土塬。自仰韶时期开始,三门峡一带的百姓就习惯了穴居的生活方式。南宋郑刚中曾在《西征道里记》中记载:“自荥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居”。虽同属于窑洞建筑的范畴,与黄土高原上的靠崖式窑洞不同,地坑院建造在下沉的土塬之上

▲ 三门峡地区黄土高原人民不同的居住方式,下图为地坑院。摄影/张东阳

类似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地坑院依托于密度大、直立性好的黄土,凿洞而居,既能隔热隔音,又能防风防尘,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建筑模式。这种建造在地下的建筑,无形中有着隐蔽的作用,有利于防范兵匪的侵扰

在这里,杜甫看见了什么

提及兵匪的侵扰,不得不聊一聊坐落在三门峡境内的崤函古道。

▲ 崤函古道以陕州古城为中心,向西路线为灵宝潼关西安,从古至今未有较大变化。向东的线路,则分为南北三条,南崤函过夏后皋墓、经雁翎关,沿洛河抵达洛阳,距今有近4000年的历史,又被称为周秦古道;北崤函则由陕州古城出发,过石壕、经渑池、新安,到达洛阳,这条道路由曹操开辟,习惯上叫做曹魏古道。第三条则为陆路之外的黄河漕运古道。绘图/Paprika

崤函古道是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以三门峡古陕州城为中心,西出陕州、函谷关,经灵宝、潼关抵达西安,东过崤山、石壕村连通洛阳。在黄河的屏障下,崤函古道自西周至北宋的3000年间,历经繁华与沧桑。唐朝时,杜甫曾夜宿于此,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凄惨景象,大笔一挥,写就了著名诗篇《石壕吏》

“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息尘浩浩。”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带,关中平原的西安及河洛平原的洛阳,向来是部落小国的政权中心。即便在大一统时代,在王朝领导人的眼中,西安与洛阳仍旧不分伯仲,定都何处都属意难平,两京并行是最佳之选。由是,打通一条连接西安与洛阳的通道,至关重要。

▲ 三门峡陕州区安国寺航拍。摄影/张东阳

西周时,周王室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修建了一条周道,又称王道。《诗经·大东》曾记载:“周道入砥,其直如矢”。坦荡的王道,确保了周王室乃至后世汉唐王朝“双城记”的上演。

过崤山、穿秦岭的崤函古道,地势险峻,通行之余还有着锁钥要塞的军事意义。“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大多时候,崤函之地的得失,是影响军事成败的决定因素

▲ 卢氏火焰山。摄影/张天理

2600年前的一个春日,秦军伐郑无果后向西撤退,途径寂静无声的崤山山谷。行至古道上的雁翎关时,大批晋军自山谷间涌出,打破了古道上的一片死寂。埋伏的晋军占据山谷两端,将两万秦军堵进二三十里的布袋形峡谷之内。仅一天时间,三秦男儿的尸身铺满这条古道。

三年后,秦军东行伐晋,大获全胜。秦国胜利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崤陵一带,掩埋三年前死去战士的尸骨,并控制了这条连贯东西的主干道。一年后,秦国称霸:“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三门峡黄河中下游王家后段地貌航拍。摄影/张东阳

乱世是军事要冲,盛世则是繁华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由原来的“两京通道”,演变成丝绸之路的东段重要干线之一。千百年里,一队队车马满载丝绸、瓷器,自古道逶迤前行,留下清晰可辨的车辙印痕。遗留在路边的歇车坪、拴马石,则是古道鼎沸人声的见证。2014年,历经沧桑的崤函古道,入选第三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好会吃醋的豫西人

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之处,河南的咸、陕西的辣、山西的酸,融汇成三门峡的独特风味。

在食酸上,三门峡人很有心得。我国的食醋历史,可追溯至西周。不同于山西粮食醋的醇厚绵长,豫西的醋酸多了一味果香。每至秋天,陕州城“层林尽染”,橙色的柿子挂满枝头。酿醋时,加上一筐柿子,是陕州人食酸的巧妙构思。由柿子酿造的柿子醋,清亮酸甜,在豫西一带甚受欢迎。

▲ 繁华的夜市。摄影/曹晓春

北宋时,开封的一位官员来至陕州,被柿子醋的味道征服:“尝之,酸味醇厚,略带果香;观之,清澈,略带柿红;闻之,酸甜,略带酒香。”从这刻开始,柿子醋不再是陕州人的“圈地自萌”,被带至汴梁城后,柿子醋被当时的皇帝品尝,并被封为“贡醋”。后来的灵宝苹果也加入了酿醋的大军,柿子醋、苹果醋成为了陕州人家的家常必备

粉浆面条,是豫西人在食酸之路上的又一探索。作为一碗可以喝的面条,绿豆浆发酵的浆水是其灵魂所在。一罐合格的粉浆,需得将绿豆清水浸泡,而后由石磨磨成粗浆,过滤除渣后,静置罐中,发酵一至两天。煮面时,先舀进一勺粉浆进行熬制,待得酸味飘出,加入挂面、香油,便可成就一碗咸香酸爽的浆面条。

迥异于陕西的腊汁肉夹馍,三门峡老灵宝肉夹馍,饼瓤分层,有着别样的酥绵

烧饼是灵宝肉夹馍的立异标新之处。和面时,灵宝烧饼以起酥油搅拌,先将面团揉制成条,而后做成饼状。在火的炙烤下,烧饼的纹路渐渐清晰,表层爬上金黄的色泽,蝉翼般的饼皮翘起,稍一触碰,便可听见清脆的折裂声。

热馍夹凉肉,是灵宝肉夹馍最地道的吃法刚出炉的烧饼,掉渣烫嘴,腌制好的卤肉夹入饼中,饼内蒸腾的热气拱入卤肉,蒸腾出鲜香的卤汁。酥脆是灵宝肉夹馍入口的第一层口感,牙齿穿过盘丝缠绕的脆生外壳,便可触及内里的绵软,稍后卤肉夹杂着浸润的卤汁,迫不及待地与味蕾来了次亲密接触。

▲ 思念家乡的时候,就看看天上的月亮,图为三门峡市区月全食。摄影/张东阳

慈禧西巡回京路过函谷关时,特意提出要求:“听说灵宝的肉夹馍很有名,是虢州(灵宝旧称)风味的名吃,为何不献上来尝尝?”食用后,慈禧并未吝啬夸赞之词:“今天算是吃了一顿好饭!”甚至在离开函谷关时,将制作肉夹馍的师傅一起带回京城。

▲ 三门峡市区航拍。摄影/张东阳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由黄河而兴,依黄河而建的三门峡,既古老,又年轻。过往的烟云并未消散,随着黄河泥沙层层沉淀。新的故事正在上演,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黄河过处物产丰

    □冯敏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记得我的音乐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讲:"大河,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离我们这儿只有一百多里路,我们村旁的弘农涧河,就是流进母 ...

  • 古代的函关古道有多险?小伙在河南灵宝见识到了,看的惊叹不已

    古代的函关古道有多险?小伙在河南灵宝见识到了,看的惊叹不已

  • Gallery Marking|观之如入境,岭南大师黎雄才之变革新风

    上周给大家介绍了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画展.相信大家对黎雄才的山水画作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期让我们继续上周的精彩,继续欣赏黎雄才先生变革新风之后的作 ...

  • 同样以黄河为界,这俩县城为何没能成为距离最近却地处两省的县城

    在黄河中游地区,除了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连接处比较平缓之外,黄河都是奔流在黄土高原的重重大山之间,因为河水的切割作用,在高原大山之间就形成了一条深深的河谷地带,有的河谷比较宽广,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就成 ...

  • 河洛二章(黄河行36) 冯并

    冯并 经济日报 2021-5-14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河,她与我们一道经历昔日的苦难,更经历了苦难中的抗争.黄河,有数不清的历史和现实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 ...

  • 崤函古道与古关

    洛阳与长安东西相距400公里,山河形势使沿秦岭北麓和黄河南岸通道成为两地交通最便捷的径直路线,一条路肩挑两京,东西"双都轴心"得以连为一体. 其中,尤以从潼关,经陕州到洛阳,穿行于 ...

  • 「河南」游灵宝函谷关,寻老子骑牛出关处

    在我国,有三座"函谷关",其一是秦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其二是汉关,位于河南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 ...

  • 崤函古道

    由于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缘故,逐渐对三门峡到岳庄的这条道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行走在通往岳庄的南北两条道路上,脑海中滚动着<崤之战>---(主战场在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秦武王嬴 ...

  • 河南3|三门峡——黄河大坝

    初夏自驾游第5天(6月13日),离开洛阳,行驶160公里到三门峡市的高庙乡,游三门峡黄河大坝景区. 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峡.三 ...

  • 三门峡:黄河公园东扩?这里要再建公园4000亩……

    黄河公园给三门峡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很多朋友都希望公园再往东延伸.东边还修不修公园?最近小编从河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看到,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廊道项目获湖滨区发改委 ...

  • 清水黄河三门峡

    今天一天的文旅考察行程信息量很多. 印象深刻之一:就是颠覆了原来对黄河的传统认知. 以前从影片上看到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混浊的黄河浪涛汹涌澎湃. 然而这个季 ...

  • 古代三门峡与黄河漕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同时,黄河又是运输大通道,秦汉隋唐时期,大批漕粮通过黄河源源不断运往京城.黄河三门峡天险是整个黄河漕运的咽喉要道,要发展黄河漕运,三门峡至关重要 ...

  • 【探寻黄河之美】DAY43 河南站 | 黄河三门峡,魅力天鹅城

    ▼ 行程第43日,"探寻黄河之美"考察队从山西省运城市驱车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考察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百里黄河生态廊道.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函谷关和陕州地坑院等地. 作 ...

  • 豫·三门峡:陕州公园--宝轮寺塔、石坊和黄河古渡

    陕州,陕县,历史上有名的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秦晋之战等让这里多了些厚重.三门峡的陕州故城,筑城史可追溯到西汉的弘农郡.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城池数度被毁,又多次复建.唐代的陕州城,是水陆码 ...

  • 长江黄河两万里自驾:三门峡大坝

    上午先开车去潼关古城,就在古渡边的山上,开车不过几分钟,远看一些建筑已完工在高高的山上夺人眼球,近前看都还在建设中,政府发展旅游将许多自然资源由开发商承包,潼关古渡景点不收费娱乐项目收费相对合理,全部 ...

  • 黄河浪||《贺思归客三门峡分会群》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欢迎您 投稿微信:czj690430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1               作者:黄河浪 贺思归客三门峡分会群 思归群英聚一堂, 欢声笑语涌华章. 情抒音韵千秋 ...

  • 三门峡市区西北部的黄河岸边,是候鸟迁徙停歇的天然场所

    三门峡市区西北部的黄河岸边,是候鸟迁徙停歇的天然场所,每年冬季都有上万只白天鹅飞临此地越冬.目前已飞来近6000只白天鹅,栖息在以虢山岛为中心,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吸引了越来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