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创作中的意趣之美

董寿平作品
墨竹的表现方法是以墨为主,它的物质则是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决定了写意墨竹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西洋画表现的是体面和色彩,而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韵律。在线条和笔墨中形成国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伴随着写意画的发展,线和水墨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画者完全可以只追求线的变化,还可以运用笔的微妙变化、提按顿挫、干湿浓淡等不同变化处理,来追求线的快慢节奏、韵律变化、浓淡变化等意趣。
董寿平作品

一、气韵生动 变化统一

画竹体现气韵。至唐宋以来,画墨竹的常取其临霜傲雪之态,体现清气满林势,其气韵生动,画杆的方法,一般先从梢起笔,再向根部顺势画出,难在节节跌下,笔意连贯,整个杆部要留节,梢和根部较短,中间较长,弯节不弯杆,杆杆点节,同时禁忌类同,如果只画一两只杆,要注意浓淡变化,一般的前重后轻,使之有空间变化,在同一个只杆上墨色要统一,用笔中锋圆厚,行笔时稳健,粗细均匀,变化统一。

董寿平作品
画墨竹,墨不要太浓,笔毫应选用纯正之笔,落笔前要胸有成竹,用笔圆浑厚重,快捷爽利,不宜太快,过快,太快则漂浮,也不宜快慢,太慢则显癡浊;墨色变化不宜太大,墨色变化大则显的甜俗,线条不宜太瘦,太瘦就会显得枯弱;墨色深浅变化得当,落笔应有深浅轻重,用笔有顺锋,有逆锋,有疾有迟,笔笔生动自然。画竹要用狼毫笔,市场上有一种专门用于画兰竹的笔,叫“兰竹”。画写意画一般要用大笔画小画,切忌用小笔画大画,所以在选购时要买大号“兰竹笔”。

董寿平作品

二、笔断意连 形神兼备

画竹构图,画墨竹首先要画干,画竹干要留节,接近稍的地方渐渐超短,中间渐长,到根部又渐短,画竹干要两边如界,节要上下相承,势如半圆,又像“心”字无点,距地五节开始生长枝叶,画叶子画用饱和的墨色,一笔画出,中间不要凝滞,画叶要显自然叶尖锋利,不能像桃叶,也不能像柳叶,画“个”字时要注意有破“个”字之法,画“人”字用笔要分开一定角度,画顶端的叶时,要画出凤尾式,使之左右顾盼,枝节分明,叶与枝相接,符合自然规律。

董寿平作品

画竹的姿态,主要取决于干和枝叶的态势,画干宜在婉媚中求刚正,画节要在断处笔断而意连,画枝要坚韧而挺拔,柔中带刚,画叶要硬朗中求柔美,干、枝、节、叶形神兼备,主要体现柔和之美。主干出枝,可从下往上,也可从上往下,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从下往上。画时用笔先蘸墨在调色盘上调和,让淡墨渗入笔根,再用笔尖蘸浓墨,用侧锋一节一节画出。一般一杆以蘸一次墨为宜,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墨色会有由浓到淡的自然变化,如果中途换墨,则一杆之中墨色不统一。画时要注意:每笔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后期勾勒竹节,切不可留得太小或太大,这样都不利于竹子特征的表现。老干要刚健有力,节大而枯瘦,用笔要“力透纸背”,用墨要干枯;嫩枝则要柔美流畅而婉顺,竹节小而肥滑。竹子小枝的生长规律是“互生”,也即左右交替生长,出枝的位子要合乎竹子生长的规律,切不可画成“对生”和“轮生”。小枝下笔须流畅挺健,不可迟缓,这样才能遒健圆劲,生意连绵。画小枝时还要考虑到叶片的多寡,叶多则低垂,叶少则昂扬,同时还要根据风、雨、雪等自然气象变化而描绘。可以采用小枝出枝法,主干新枝组合法。
董寿平作品
画节的方法,画完杆后,接着就要点节,画节中间要笔断而意连,上一节要盖住下一节,下一节要承接上一节,画节时上一笔的两端翘起,中间落下,如同画弯,使每一笔都圆浑,下一笔看上一笔的笔意,相接处有变化,自然得体,画点需浓墨,俯仰要圆活,不能并列,不弯的太大,不能离枝干太远,不要雷同,生动活泼,行笔稍快。枝间长叶的地方成丁香头状,相合的地方,成雀爪状,直的枝我们称钗骨,有的由外向内,有的由内向外,雀爪还要加画枝稍,才能够成全枝。画枝的同时要分左右,不要偏向一侧,画老枝需挺拔,节较大且枯瘦,嫩枝要柔韧,节较小,且肥滑。叶子多的时候枝略向下弯,叶少时枝向上仰,根据不同情况,如风枝,雨枝,雪枝等不同态势,选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
董寿平作品
三、有骨有肉 丰富多变

画竹最难的是画叶,下笔要有骨有肉,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不要迟疑,方能浑厚,竹叶的姿态丰富而多变,叶叶叠加,姿态飞舞,孤一并二,探二聚五,叶分老嫩,有阴阳之分,春竹嫩则上仰之势,夏竹浓阴则下俯之势,秋竹有繁茂之势,冬竹有霜雪之势,露竹润,雨竹垂,风竹翻,雪竹低,各不相同,画叶同时注意几忌,一忌孤行,二忌并立,三忌如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如蜻蜓,忘似芦苇叶,忌似柳树叶,忌如桃叶等。

董寿平作品

画叶的形式很多,能表达风情雨露,画风竹,杆的态势挺拔有力,逆锋起笔,画风竹叶,自然顺势,但不能作一字排开,求变化,要疏落有致,画雨中之竹,叶子态势和风竹有相同之处,一般叶子不画人字排列,姿势统一,又各有不同,重叠较少。画竹叶之前要了解竹叶的生长结构,不妨到竹园中观察写生。中国画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概括出了一套撇竹叶的方法。下笔要劲利,实按虚起,一扫而过,切记拖泥带水。撇竹叶由三笔起,组成基本的“分”字结构。撇叶时特别要注意每笔的高低穿插,切忌“平头”,这样就是“如叉”了。叶片无论多少,基本都是在三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添加四笔、五笔、六笔甚至多组递加时都要遵循“高低穿插”“虚实相间”的原则。老叶和新篁在形状和组织结构上有较大的区别:老叶下垂,新篁向上,画时要注意区分。

董寿平作品

画晴竹,叶子一般画人字排列,人字相叠,枝梢先画小叶,结顶再画大叶,枝叶有仰背之势。画露中之竹和雨竹相类似,像晴竹,倾斜不太,结尾处露一长梢,枝头略微弯曲。画雪竹,枝条横向取势,叶向下垂,像风雨竹,枝叶上留白,外围用淡墨渲染,承挂雪之意。

董寿平作品

画竹勾勒法,先用线条把干外形勾出,然后用墨勾叶,注意穿叉美观,层次变化,用墨体现阴阳向背,前浓后淡,小竹画法,长的竹杆须画节,而小的竹杆则不需要画节,画叶先浓后淡,注意有参差变化,虚实变化,渲染时处空白层次越显得厚重,如果想染色,先用淡墨染,后用花青色染,如果不想有笔痕,则外轮廓不要溢出。
董寿平作品
(0)

相关推荐

  • 吴镇的墨竹图

    吴镇的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竹谱图 元代 吴镇 此卷竹谱作于至正十年 ...

  • 第三课:《胸有成竹》 拆图详解

    作品:<胸有成竹> 讲师:陈墨院长 上课时间:下午2点 工具准备 1.毛笔:兼毫毛笔3支,笔头长度2-3CM 2.颜料:墨汁及12色国画颜料(以后不赘述,特殊颜料会提前说明) 3.宣纸:生 ...

  • 墨竹创作中的意趣之美,收藏了!

    墨竹的表现方法是以墨为主,它的物质则是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决定了写意墨竹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西洋画表现的是体面和色彩,而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韵律.在线条和笔墨中形成国画的一个重要的 ...

  • 她在创作中找到了激情,在设计中找到了美!

    油画世界  ArtYouhua --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 MaryBeth Karaus 玛丽·贝丝·卡劳斯 美国女画家 玛丽·贝丝·卡劳斯是一位出色的静物画家.她的画作构图优美,画工精湛, ...

  • 她在创作中找到了激情,在设计中找到了美

    MaryBeth Karaus 玛丽·贝丝·卡劳斯 美国女画家 玛丽·贝丝·卡劳斯是一位出色的静物画家.她的画作构图优美,画工精湛,情感动人,色彩和谐. 玛丽·贝丝·卡劳斯(Mary Beth Kar ...

  • 盆景创作中如何表现丛林的美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它的通俗解释就是人们常说的'漂亮.好看'. 盆景源于自然,艺术上是对自然美的一种浓缩和提炼,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生命特征. 盆景之美正是因树木.山石 ...

  • 雨中情,太美了!

    .................................................................................. 摄影.美景.美人.旅游.时尚 怎能 ...

  • 敦煌壁画中的女性,美绝了

    敦煌壁画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保存了大量绘画艺术精品.自隋朝以来,菩萨.飞天.乐舞伎等形象的女性化日益明显,唐代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一趋势,画中的女性服饰和装扮呈现了唐代的审美理想,反映了中国化和多元 ...

  •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描绘主体,经历代画家苦心求索,已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在意境.气韵以及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都在山水画中得到完美体现的同时,山水画也以其丰富内涵独代具艺术美感. ...

  • 大师李可染水墨中的光影 太美了!

    国画讲坛 昨天 李可染 黄山风光 1963年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 ...

  • 如何保持创作中的新鲜感

    来源    美术报 艺术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其得以创新的内在原因.客观是千变万化的,是多样统一的,主观的目的就是让美的更美,独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