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原静书2

(0)

相关推荐

  • 国学经典四书之一《中庸》精选语录60句,句句经典,受益匪浅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 ...

  • 《中庸》注释(二十八)

    [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至为真实无妄之次,可以曲成万物而不遗,虽曲折亦能返归真实无妄.内心真实无妄,自然会从外表流露: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1)天下至诚

    <中庸>赏析(21)天下至诚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二章,是对"自诚明,谓之性"的引深和发挥. 作者认为,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的人,就是圣人,因而说:&q ...

  • 《中庸》注释(二十七)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 只有天下真实无妄到极致,才可以竭尽天地 ...

  • 《中庸》注释(四)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之情未发时,浑然在中,心无一物,称之为中.随其所发,皆合乎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周道通书 与 卷中·答陆原静书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王阳明《答陆原静书》其三

    <答陆原静书>其三  甲申(1524年)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 ...

  • 答陆原静书3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另一封 此篇为"答陆原静"的又一封论学书信. [原文] 来书云:"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 ...

  • 答陆原静书1

    ·元神 元气 元精· 答陆原静书 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陆澄录>. [原文]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

  • []《卷上·答陆原静书》良知即本来面目

    各位朋友好,我们今天来和大家共同学习王阳明<传习录>第二卷,<答陆原静书>第二书当中的一段话,在这一段话当中,王阳明和陆澄探讨了一个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学 ...

  • []《卷中·答陆原静书》良知即未发之中,寂然不动而应感无穷

    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中卷>,<答陆原静书>第二书的一段话.陆原静写信给王阳明,在这封信里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那王阳明做了详细回答.陆原静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未发已发问题.动静问题 ...

  • []《卷中•答陆原静书》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恒觉恒照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读<传习录·中卷>,<答陆原静书>当中的一段话.陆原静也就是陆澄,我们在讲<传习录·上卷>的时候呢提到过他,<传习录·上卷>有一部分就 ...

  • 郑板桥(1693~1765)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郑板桥(1693-1765) 节录古文 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图录号: 955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747,500(含佣金) 郑板桥(169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