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十条,保你健康过冬

养生应该随着天之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适时而行。最近刚刚立冬,又到冬季养生的时候了。冬季养生应以“藏”为主,而人体之中肾主藏,所以冬天养生重点祛寒就温养肾进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冬季养生小常识:
1.进补
冬天属水,而人体的肾亦属水,到了冬季,肾较易受到伤害,所以冬季养生应顺应了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注重补肾。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但是补也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另外,五味中咸是入肾的,而甘是克肾的,了解这些,在冬季进补时就可以多一些选择。
2.护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脚上的穴位多,护脚同时护住身。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3.多喝水
有人认为冬季来了,活动减少,一般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在冬季就算不渴,也要多喝水。
4.适当出点汗
冬季养生应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所以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才能强身体,切不可暴暖出大汗。
5.防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加剧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
6.早睡
冬天阳气肃杀,夜间更甚,所古人冬季养生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唐代神医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并且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起到缓解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精神疲乏。
7.多运动
冬天寒冷,容易让人身心低落状态,感到压抑。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还可以约去爬爬山、散散步,即可调神,又起到了运动的效果。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宜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淋漓,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8.喝粥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粥类可以增加热量和营养。早起宜吃热粥,以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晚餐节食,以养胃气。还可以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9.饮茶
茶是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长饮茶可以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时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IT男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10.少洗澡
现在人们每天沐浴已经成为习惯,但是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所以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南方冬季3天洗澡一次较合适。

精彩回顾

➤ 中药减肥经典方

➤ 中药功效七言记忆歌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一览!

➤ 睡前玩手机?小心手机肩!

➤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 520,中医人有自己的告白方式

特效冻疮方,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 巧用黄芪,用量分三等,功效各不同

➤ 中医常说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 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 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看这张对比表!

➤ 六步颈椎操,有效预防、缓解颈椎病!

常用300多种中成药使用说明!不要错过

➤ 藿香正气水妙用16招,今天总算知道了!

➤ 红薯紫薯白薯,功效各不同,千万别吃错

➤ 舌头出现这18种症状,就要警惕心生病了

➤ 饭后一个神奇小动作,吃再多也不怕胖了

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在生活中可以这样用

朗朗上口,九种体质辨识简易歌诀,学起来

➤ 手上出现这6个变化,说明你的肝在“求救”

➤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谱,附治疗方案,人手一份

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竟是少放这种“调料

➤ 头痛、背痛、肩痛…身体8个止痛开关,哪痛按哪!

➤ 啤酒白酒到底能不能混着喝?常喝酒的人一定要看!

心肝脾肺肾最怕什么?已经帮你找齐了,还不来看看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

黄菊散热 ,白菊明目……4类菊花功效不同,别喝错了

咳嗽,胃疼,三高……常见疾病坚持按这些穴位有良效

为什么有时小方小剂能治大病?谈谈处方与剂量的关系

➤ 5个健康小动作,胜过运动2小时!懒人必学的健康秘籍

每天这样拍手100次 ,弥补久坐伤害,快来给内脏按按摩

黄、紫、绿、红、白,不同颜色的蔬果各有营养,怎么吃?

➤ 9个良效养生穴,针对九种体质,每天按一按,疾病少一点

大方≠大处方!别让中医大方污名化,遣方用药还需因人而异

起床后口干、口苦、有异味?是身体的这3个地方需要“灭火”

“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你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颈椎最怕吹、肠胃最怕凉:入夏身体最怕的5件事,不看太亏了

➤ 注意!头痛是身体在示警!头顶痛、偏头疼、前额痛怎么解决?

➤ 常听中医讲的“阴虚火旺”到底有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调理呢?

晨起一件事,伤害身体!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现在停下还来得及!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为什么你的身上会无缘无故出现淤青?这4种情况最要命,一定注意

➤ 男性为何比女性寿命短?这些男女差异养生法,才是寿数过百的诀窍所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