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三·三部九候脉法

(0)

相关推荐

  • 《何谓三部?》

    ​人体的三部九候对应于天地至数,那么何谓三部呢?这也是经文里黄帝的疑问. 对此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 ...

  • 《四圣心源》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四圣心源》:卷三·4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六腑化谷、 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

    四圣心源 卷三 [原文]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生死.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着.既迷惘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8-《脉法》《揆度》三部九候脉法

    咱们中医界从古到今一直比较重视脉法,因为望闻问切,脉诊是中医的象征.国外都没有这种技术,内经以前已经有了脉法,原来有<脉法>.<揆度>都是收集了脉法的书.这两部书都是用的三部九 ...

  • 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 ...

  • 三部九候脉法原来是这样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部九候脉法是通过人体上.中.下三部九处动脉的比较,以某脉之大.小.疾.迟.寒.热及陷下之变,来诊察九脏之病.考此脉法与标本脉法多有相似,将十二经标 ...

  • 《四圣心源》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 <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

  • 《四圣心源》:卷三·3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阴为五藏之首,阳明为六府之长也. 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 ...

  • 《四圣心源》:卷三·脉法解

    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著.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