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遗址: 考古百年改变国人对祖先的认知

■仰韶文化博物馆(无人机照片)。

■展品“彩陶盆”。

“中国无石器时代”理论不攻自破

仰韶村,坐落在河南省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与周边村庄相比,其最醒目的“地标”,是一座外观以当地出土陶器为原型的博物馆。

1921年10月,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瑞典学者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对仰韶村遗址展开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这一时期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绘画手法高超娴熟,达至中国史前彩陶文化巅峰。

仰韶遗址: 中国现代考古学从这里开始

8月,“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圣地”——仰韶村遗址时隔40年后再次启动发掘。

“1921年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对当时盛行的‘中华文明西来说’产生强烈冲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一百年来,考古学深刻地改变了国人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

仰韶村坐落在豫西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三面环水,仰首即可看见巍峨苍茫的韶山,所以得名“仰韶”。村里至今保留着一座老旧的小院,除了部分房屋坍塌,大致还保持过去的模样。一百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考察时就借住在这里。

“父亲给我大姐讲过,有个外国人在家里住过,还邀请他去过北京。”房子的主人、79岁的仰韶村民王二保说。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一张安特生在仰韶村的老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上除安特生和助手之外,还有两名本地人,其中一个就是王二保的父亲王兆祺。安特生在《黄土儿女》一书中记述,当时王家家境较好,有空余房屋,他先后住了43天。

从1918年起,安特生因为听说当地有古生物化石,便和助手数次来到仰韶村,采集到大量石器、陶片和骨器,由此他敏锐地做出判断:仰韶村是中国远古时代一处重要文化遗址,极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1921年10月,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到仰韶村,正式开始发掘。历时36天,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石器和少量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

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论证,一致认定了安特生的最初判断:这里是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按照考古惯例,以首次发现地仰韶村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这个普通的小村庄迅速名扬天下,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文化圣地”。

强烈冲击了

“中华文明西来说”

“‘仰韶文化’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为探索中国史前文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刘海旺说,它不仅证明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达而且富有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使所谓的“中国无石器时代”理论不攻自破,而且强烈冲击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从此以后,考古学在中国正式发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迎来科学的揭秘时刻。一百年来,随着殷墟、良渚、陶寺等一大批文化遗址的发现,中国考古学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考古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让民众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解我们的民族、国家、文明是如何从历史走到今天,为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评价考古的价值。

“在即将迎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刘海旺说,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见证,考古学理论的发展、方法的进步大都与其发掘研究相关,期待中国考古在下一个一百年能有更多收获。

(0)

相关推荐

  • 安特生:开启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值此追昔抚今之际,我们既要怀念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披荆斩棘,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也要怀念外国一代又一代的热爱中国,献身汉学的考古学家.本公众号推出此文,来纪念发现 ...

  • 文旅河南 | 仰韶文化掠影

    仰韶文化彩陶鱼纹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关于仰韶的东西,但每次都是拿起笔又放下,因为那里的文化积淀太过厚重,我怕自己浅陋的文字玷辱了它.今天呈现的这篇小文,依然不敢触及它的内核,只是撷取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封面] --- 安特生与仰韶村遗址 ---     不论是在本地调查,还是外出寻访,常会遇到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古遗址,口中常常得念叨,笔下常常要书写&quo ...

  •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本报记者 杜杰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人担负起使命,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火相传. 走过百年,中国 ...

  • 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仰韶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河南省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1920年发现,次年首次发掘:1951年和1980年对该遗址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与研究工 ...

  • 今晚讲座:仰韶百年及其文明成就

    壹 仰韶遗址发现百年,也是中国考古百年 2021年,中国考古人迈入了神圣的"仰韶百年". 说他神圣,毫不夸张.在中国考古界,"仰韶文化"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仰韶 ...

  • 远古文化 现代乐章——探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两人雕塑再现仰韶先民饮酒的场景.记者 赵力文 摄 100年前,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 ...

  •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距今7000-4700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 ...

  • 百年考古|仰韶遗址发掘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文 | 李新伟 安特生在1934年出版的<黄土的儿女>第五章提到,他第一次到渑池是1918年.第五章的题目为"龙和龙骨矿",当时他的兴趣是中国民间被称作"龙骨 ...

  • 严文明 |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

    严文明,1932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家学深厚的农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给他起名时查<尧典>,书中有"浚哲文明",于是就让排行"文"字辈的他叫文明,号浚哲. ...

  • 王世民:梁思永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梁思永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梁启超的次子,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04年11月13日生于澳门,1954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梁思永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他去美国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