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裂痕迹、电熔痕
开裂痕迹的证明作用
1、证明火灾温度范围。
一些非金属不燃物体;混凝土、砖、玻璃等受到一定温度作用,就出现开裂,火灾后根据它们开裂程度,判定火场的温度范围,进而确定起火部位。
2、证明受力方向。
例如玻璃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辐射状裂缝,有时没有延伸到玻璃的边缘,仔细观察,则会发现裂纹端部有一小部分没有穿透的厚度,没有裂纹的那一面时受力面。玻璃在外力作用下不仅产生辐射状裂纹,有时还同时产生同心圆状裂纹,这种裂纹也有上述特征,由于同心圆裂纹首先从受力这一面产生,因此它所证明苏丽方向的痕迹特征正好和辐射状裂纹所指明的方向相反。例如同心圆裂纹断面上弓形或分开的一面是受力面等。
3、指明起火部位和火灾原因。
第十节 电熔痕、火烧痕
一、短路熔痕形成的基本机理和表现形式(种类)
短路熔痕是指导体在短路电流、电弧高温作用下,接触处熔化,冷却后形成不同特征的熔化痕迹。
电气线路由于某种原因相接或相碰发生短路时,由于电流突然增大,短路点处产生2000----3000摄氏度的高温,同时强烈的电弧高温作用使金属迅速熔化、气化、气化的金属体积膨胀,发生喷溅,致使形成不同形状的短路熔痕。
短路熔痕按其外观特征一般分为:
1 短路熔珠。 2熔断熔痕。 3凹坑状熔痕。 4 尖形熔痕。5 多股铜芯线短路熔痕。6 喷溅熔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