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云岩寻宝去

(0)

相关推荐

  • 一副名联成就一座书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宋代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府时留下的对联,千古流传. 这副名联出自历史上漳州白云岩的紫阳书院,白云岩位距漳州市区约10公里. ...

  • 梧闽散文:紫山灵秀 在何方

    如果一定要讲紫山(今白云岩)的灵与秀,讲过去的传说,闽南语叫'讲秕古',可以怡情,不可以全信.我讲讲实感,近些年,大凡去白云岩做点实事,大多有高额的福报,比如九十年代,颜厝许跃国镇长第一次代表政府,为 ...

  • 梧闽散文:问渠哪得清如许——朱熹的理学诗风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人对山水的兴趣可以见仁,也可以见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明白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

  •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

    ​ 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他的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 ...

  • 【唐颐作品】朱熹与龙海白云岩

    这两年,朱熹使白云岩又扬了一次名,因为喜好引经据典的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引用了朱熹题在白云岩紫阳书院的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 ...

  • 梧闽杂文123:白云岩,传神的朱文公石雕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百草亭 网络搜索"白云岩",发现这地名竟然是世界性名词,而漳州的白云岩,古有朱文公创建紫阳书院,温总理提起他的书院名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 ...

  • 梧闽随笔:南宋版的朱熹治漳"八项规定''

    十八年前,孩子他妈有时叨唠''人两脚,钱四脚'',男人嘛,养家糊口是必须的.但挤出二千元,资助古县中学译出乾隆版<龙溪县志·风俗卷>,却在民间悄然完成.朱文公当年在漳推行儒家教化,被百姓赞 ...

  • 梧闽札记:邺山讲堂 无人国可哀

      作为龙文区的子民,现在工作生活在龙海区,说实在的,情感上有时很纠结,过去属于龙海县步文镇的古迹万松关.瑞竹岩.江东桥.邺山讲堂等所在,原属于步文镇梧浦和长洲村,在龙海市被割裂出步文与郭坑两镇后,又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七:从“月魄涵江”说起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作为长期在龙海市工作的龙文区人,我常常会自问"龙文的由来呢?",那可不是"龙海市的步文镇"简称.因为,它还包括了龙海市原来的郭坑 ...

  • 梧闽札记:层林尽染以壮行色——朱熹一生爱树植树

    笔者曾经在<紫山灵秀一枝梅>一文中粗略地考证过朱熹何以独恋白云岩.近来,总感到遗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朱熹一生热爱大自然,尤其是他喜欢成荫绿树,经常植树栽花种竹以点缀秀丽的山川. 从 ...

  • 漳州松洲书院(上)

    带你去旅行 松洲书院,位于漳州市北郊浦南镇松洲村威惠庙内.松洲书院史料记载很少,从唐景龙二年(708年)创立,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也是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本篇为书院整理前 ...

  • 梧闽札记:缘号“紫阳夫子”

    近代爱国人士.钱钟书之父钱基博先生云:"爱国始于乡土",不爱家乡,断然谈不上热爱祖国,由此而推若不爱家庭,不爱亲友,不爱自己,又何以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以及有所谓"爱的奉 ...